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11: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
第23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标定位·明考向
主干梳理·理思路
考点探究·释难点
典例研析·立标杆
目标定位·明考向
素养考向 概念聚焦
1.结合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 2.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危害,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3.概括归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评价其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4.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全党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
针”、“四个现代化”;七千人大会;“文化大革
命”;三线建设;大庆精神
主干梳理·理思路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
(1)时间:_____年召开。
1956
(2)内容
①主要矛盾:随着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前后,中国的建设和探索都取得重大成就。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时间:_____年春。
(2)论述:毛泽东提出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意义: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1957年,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___________开展起来。
1957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反右派斗争
(二)探索中的失误
1.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了。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 危害
总路线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1959年至1961年,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大跃进”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片面强调发展速度 人民公社 化运动 片面强调人民公社的规模和公有化程度 [特别提示]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有益探索
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恢复发展经济。
2.内容
(1)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调整
(2)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3)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3.意义: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概念阐释〕
(1)“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2)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7 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发生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文化大革命”
1.起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强调“_______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
(1)“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后,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3)1970—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以阶级斗争为纲
(5)整顿
①时间、人物:1972年和1975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
②影响: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6)结束:1976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3.教训: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主要成就
领域 主要成就
工业 从“一五”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_________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国防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_________
三线建设
原子弹
人造卫星
领域 主要成就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人才培养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领域 主要成就
精神 面貌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外交 拓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其中,大多数是_______国家。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发展中
1971
2.影响: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概念阐释〕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考点探究·释难点
[史料]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
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主题
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问题]据史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解释“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提示]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变化的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解释: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建设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拓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
(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5)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典例研析·立标杆
1.(2021·全国高考乙卷·31)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表所示,据表可知 ( )
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工人 劳动 农民 转业 军人 个体劳动者 及一般市民 学生 资本家
上海 35.52 12.95 2.69 18.75 16.08 5.94
天津 39.13 14.27 3.27 12.29 19.44 3.70
陕西 26.26 27.99 8.32 8.67 22.95 0.52
新疆 16.16 25.47 23.19 18.18 19.05 0.23
A
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
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
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解析] 根据材料,1950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中上海和天津工人占比大,这与上海和天津原有工业基础较好有关;陕西和新疆劳动农民出身多,新疆转业工人多;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一列上海最多;在学生一列中比例基本均衡,资本家一列中上海和天津占比大;通过梳理上述表格可知,上海和天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好,内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弱,结合近代以来工业发展状况可知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故A项正确。通过材料得不出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材料涉及的1950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是静态的数据,看不出工业发展变化,故D项错误。
2.(2021·湖南高考·11)下表所列活动 ( )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1956年8月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1957年1月 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1957年12月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A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解析] 从材料中的作品名称“《祖国颂》《长征大合唱》”“《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以及“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赞美与歌颂,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A项正确;“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左”的倾向,排除C项;材料涉及传统文化,但不能说明以传统文化为主,排除D项。
3.(2021·广东高考·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A
[解析] 根据材料“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我国对外贸易的渠道受阻。通过创办广交会,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开辟出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创办广交会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
4.(2020·海南·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 ( )
A.一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解析] 1959年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因此,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C
5.(2020·江苏高考·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图中“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体现出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故C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农业发展,并没有体现工业,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人物来看,其中还有中老年,并不是只有青年,排除D项。
6.(2019·海南高考·12)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B
[解析] 1953年至1962年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则发展缓慢,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给农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960年冬天开始,党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至196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才会促进材料中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故本题选B项。这一时期,经济所有制结构没有变化,合作化运动是在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没有解决,故排除A、C、D三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