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12: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
模块总结
网络构建
阶段特征
拓展深化
网络构建
阶段特征
一、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49—1956年)
1.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巩固政权的措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1953—1956年: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并由此制定“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三大政治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年)
1.政治上: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规定了发展生产力的总任务;“左”倾错误的泛滥给我国各项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经济上:1958年,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了三年严重困难的局面。1960年冬,党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文革”时期,由于广大干群的努力,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
3.对外关系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苏关系走向恶化;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
1.政治上:民主和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城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3.思想文化上: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4.外交上: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积极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拓展深化
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土地 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农业 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人民 公社 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 联产 承包 责任制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
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中共十 一届三 中全 会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三、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
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影响 便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