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13:49:53

文档简介

青岛十九中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③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④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
高一历史试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说明: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6.在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其贵族和高级教士合计不到总人口的 2%,却拥有 95%到
2.请将第 I 卷题目的答案选出后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纸对应题目的代号上;第 II 97%的土地。社会上人们普遍忽视商人和手工业者,有成就的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志向大
卷用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答题区域,答在试卷上作废。 都是获取财产,购买爵位,跻身社会上层。这一现象( )
第 I卷 A.不利于西班牙发展经济 B.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 C.源于王室支持海外探险 D.导致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求。 7.16 世纪以来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贸易中心逐渐发生转移,转移到下图中的
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 ( )
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主要由于( )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2.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以下帝国出现
的先后顺序是( )
①波斯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罗马帝国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3.论及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
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史实中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
①城市取得自治 ②大学开始兴办 ③封建王权加强 ④神权逐步衰落
A.① B.② C.③ D.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泰姬陵是 17 世纪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其宠妃修筑的。有学者认为:在美洲发
4.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
现的金银被运到亚洲,这种财富的再分配促成了泰姬陵的诞生。该学者意在强调
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
( )
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
A.印度对印第安人残酷剥削 B.印度同美洲形成直接的商贸联系
A.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
C.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印度迅速崛起
B.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
9.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前期以圣经为重心来描述生活,到后期受深受欧洲启蒙
C.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
运动思想影响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的主要影响在于( )
D.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
A.奠定了独立战争的群众基础 B.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5.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古代美洲文明”进行资料搜集。他们可选择的内容有
C.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 D.促进了联邦制政权的确立
( )
①班图人的炼铁遗址 ②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
第 1页(共 5页)
10.下图出自 1543 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
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
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反映出当时( )
A.保留了浓厚军国主义色彩 B.统一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C.强化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 D.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国家
15.下图是 1869 年成立的万国邮政联盟标志,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
这主要得益于( )
A.人文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理性主义的兴起 D.科学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11.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
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 A.资本输出的加强 B.互联网技术推动
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这部作品反映出的思想是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殖民扩张的出现
( ) 16.1700 年,英王威廉三世颁布法令,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棉布输入英国;1719 年,乔
A.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幸福 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治一世又颁布法令,禁止在英国买卖和穿着印度棉织品。1774 年,英国却明令取消了上
C.提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述禁令。这是由于( )
12.笛卡尔说:“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一个怀疑,在领会,在肯定, A.印度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英国政府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
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笛卡尔这一思想( ) C.自由主义理论占据主导地位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纺织业发展
A.号召民众彻底抛弃宗教信仰 B.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17.1832 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规定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多
C.表明人类自我改造意识提高 D.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认识 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
13.1215 年,因英格兰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 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这些规定( )
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①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②确保新兴城市居民获得了选举权
( ) ③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更多权利 ④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A.英格兰王权逐渐强大 B.国王不再是最高领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封君封臣制遭到破坏 D.国王仍是最高统治者 18.英国诺丁汉郡的织袜工使用手工编织机,一只一只织袜来卖,质好价高。到 19 世纪初,
14.保罗·肯尼迪将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描述为“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的现代工业力量,同 有些商人开始大量买进材料,用机器批量生产,价低畅销,导致织袜工工资降低或失
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有人也为统一后 业,部分工人自发地捣毁机器,被称为“卢德运动”。“卢德运动”说明( )
的德意志帝国绘制了如下形象图。据此可知,二者都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 A.机器生产已经得到推广 B.早期工人不理解资本剥削的本质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D.机器生产是造成工人贫困的根源
第 2页(共 5页)
19.巴黎公社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 )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 24.有学者在分析二战爆发原因时指出,1933 年纳粹上台后,英国政府内部对德政策有过激
B.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烈争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英国要保持“行动自由”,英国的义务仅限于保持阿尔萨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斯、洛林不再划归德国,不因法国的义务而受约束和牵连,不要卷入欧陆冲突。二战前
D.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夕,在是否与苏结盟问题上,英国政府的决策犹犹豫豫。正是由于英国政府的优柔寡断
20.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 和动摇犹豫,破坏了希特勒最害怕的反侵略联盟,终于使希特勒决心提前发动战争。该
确的是( ) 学者意在说明( )
A.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自发性
B.英国的代议制度削弱了制约战争的效果
C.大国战略决策对世界战争发生具有重大影响
D.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是阻止法西斯的最后屏障
25.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
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
画面和谐而友爱。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21.1920 年,针对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的暴行,甘地号召印度人民掀起( )
A.暴力反抗斗争 B.“恢复手纺车”等形式的不合作运动
C.“食盐进军”运动 D.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的行动
2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
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与法国总
督观点相符的史实有( )
①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十月革命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五四运动为争取中华民族权益而斗争 ④甘地在印度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23.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时期 B.该政策的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
第 3页(共 5页)
第Ⅱ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成因。(4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 26题 12分,27题 12分,28题 14分,29题 12分,共 50
分。
26.(12分)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材料二反映了哪国人的商业活动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4 分)
(3)分析材料二中商业活动对文明发展的影响。(4 分)
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 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
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
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
材料二
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
“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
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
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
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
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第 4页(共 5页)
2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20世纪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1905 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 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
序号 时间(年) 历史事件
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
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① 1353 薄伽丘《十日谈》创作完成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② 1687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929 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
③ 1762 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
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
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 ④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
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 60年代中期
⑤ 1789 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 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⑥ 1848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
⑦ 1861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
济措施。(6 分)
⑧ 1868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⑨ 1871 巴黎公社政权成立
⑩ 1876 贝尔试用世界第一台电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8 分) ○11 191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从上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写出序号,拟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12 分)(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第 5页(共 5页)青岛十九中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
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
期中考试试题
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
历史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场的发展。
一、选择题 28.【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4分)
(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2分)
答案 A A B A D A B C A A 措施: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
资本;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公有制经济。(4分,答出
其中两点即可)
A C D A C D C B C D 影响:实现工业化;为卫国战争奠定基础;提高国际地位;高度集权;经济结构答案
比例失调。(4分,积极与消极方面各答一点)
29.【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示例1:
序号:⑥⑨⑾(2分)
答案 B D B C A 主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2分)
解释: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分)1871年,巴黎
二、非选择题 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
26.【答案】 说。(2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
(1)特点: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临近大河流域(或海洋)。(2分)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分)
成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2分)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2分)
(2)阿拉伯。(1分) 示例2:
理由:从时间、帝国疆界、商路中心和商业活动范围等角度叙述,言之有理即可 序号:①②③
得分。(任意3个角度得3分) 主题: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示例3:
(3)—方面,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承与发 序号:②④⑩
展,为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4分) 主题:科学与技术推动人类发展示例4:
27.【答案】 序号:⑤⑦⑧
示例: 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说明:写出序号与主题,得4分,只写主题得2分,只写序号而主题不正确,不得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第 1页(共 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