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生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物分类的7个阶元和分类的基本单位。
2.说出生物分类阶元与生物亲缘关系远近和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
3.说出双名命名法的基本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真菌和细菌的结构,知道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细菌没有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生物分类方法对人类更好地认识与利用生物的重要意义。
2.体验分类法是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生物分类的7个阶元和分类的基本单位。
2.双名命名法的基本含义。
难点:1.生物分类阶元与生物亲缘关系。
2.远近和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1.如何在超市里迅速找出目标商品?分类的意义? 2.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200万种!如何识别研究利用这么多的生物?引出生物的分类主题 学生回答:快速找到目标。 生活情境引入。
新课教学 1.小试牛刀: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思考对植物的分类考虑了植物的哪些特征? 2.把下列动物分成两组? 3.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4.出示“蝗虫”图片,思考蝗虫属于哪类动物?既属于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有属于昆虫,这有什么级别关系吗? 5.介绍“生物分类等级” 6.信息库介绍人们对“生物分界”的认识历程。 7.以“黑斑蛙”为例,介绍它在分类的阶元中所处的地位。 8.分析生物分类阶元与生物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远近之间的关系。 9.蝙蝠和鸟都能飞翔,亲缘关系是否很近?有时两种生物外形可能很相似,但彼此的亲缘关系却很远。 10.介绍物种的概念。 11.以“土豆”为例,介绍物种的命名。 12.课本62页活动园地,找出同属的生物。 13.小猴子找亲戚,加以练习。 学生分类、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总结。 学生讨论什么是物种。 学生完成活动园地。 学生完成。 从熟悉的植物、动物的分类入手,归纳生物分类的依据。
小结与作业 学生小结 练习册相应习题 学生总结 巩固所学
五、板书
第4节 生物的分类
分类的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物种的概念:相互交配、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物种的命名:双名法(林奈)→属名+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