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原生、腔肠、扁形动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模型、视频,认识各类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像统一。
认识动物行为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各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各类动物的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难点:认识各类动物的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草履虫模型、水螅模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原生动物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分依据?相比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一般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不易被人们发现。 无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之前学过的人体和脊椎动物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它们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 那有没有单细胞的动物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下(播放草履虫视频) 通过草履虫模型进一步辨认其结构。(纤毛、细胞核、口沟、食物泡(消化食物)、胞肛(排出食物残渣)、伸缩泡和收集管)虽然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但他可以完成摄食、排泄、繁殖等各项生理活动。我们就把像草履虫这样的动物叫做原生动物。 眼虫(存在争议,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除了草履虫外还有变形虫,它无固定形状,当它遇到食物时会将食物包裹进行消化。原生动物界同样弱肉强食,惊心动魄。请观看变形虫如何吞噬草履虫。但它捕捉到草履虫后,就会在细胞内部消化和吸收。在原生动物中,除了自由生活的还有一部分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依靠摄取该种生物的营养来生存,并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损害,这种营养方式叫做寄生。 上学期提到过的疟原虫就是以蚊子为媒介,进入人体细胞后在肝脏细胞内增值,随后在红细胞内发育,从而引发什么疾病?(疟疾)感染疟疾后人体会感到发冷发热交替出现,严重者还会死亡。介绍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 总结:原生动物共同特征。(完成学习单) 学生回忆 学生看书找出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 学生回答: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科学家的伟大。 学生总结。 学生观察变形虫吞食草履虫的过程。 学生学习“寄生”的概念。 感受中国科学界对世界健康所做出的的巨大贡献。 学生总结并完成学习单。
腔肠动物 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播放视频) 这些腔肠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以“水螅”为例,生活在水质清澈的地区,通常情况下,水螅会把身体的某一部分附着在一端,结构极为简单,体壁只有两层细胞构成,体壁围成的腔叫做消化腔,能起到消化吸收的作用,功能类似高等动物的小肠,它的消化腔同时又是它的体腔。腔肠动物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的。消化腔的前端是什么(口)?口的周围有很多触手。 你能分清水螅的前后左右吗?(身体只有上下,没有前后左右、背腹)通过身体的主轴有多个对称面,这种对称方式叫做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对其生存有何意义?(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这也是一种低等的对称方式,由于身体没有前后左右背腹,没有起主导作用的部分,故只能适应于附着或漂浮生活。 看似如此弱小的水螅是如何捕食和防御的呢?有刺细胞,能释放刺丝,注射毒液,用于捕食和御敌(播放视频) 拓展:世界上最毒的水母之一:僧帽水母(形似僧帽、触须很长)被它的触手蜇到后,仅有三成的人能侥幸活命。 腔肠动物捕食后,食物从口进入,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哪儿去了(有口无肛门,这是它低等性的体现) 腔肠动物有刺细胞可以捕食和防御自己,也因为这项特殊的本领,它们中的有些种类特别是海葵,会和其他海洋生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比如:(1)小丑鱼身上的粘液可以免疫海葵的刺,它将海葵当做庇护所。同时海葵将小丑鱼当做诱饵,吸引其他鱼类前来捕食,一旦得手,小丑鱼就能分一杯羹啦。(2)海葵靠寄居蟹这个坐骑在海里自由旅行以获取丰富的食物,寄居蟹背着两只海葵,依靠海葵的刺进行防御。(3)拳击蟹,当他遇到猎食者时就会像拳击运动员一样,抓起海葵恐吓对方,也有人因为它们滑稽的样子把它们叫做拉拉队型。 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海底世界能够如此丰富多彩,还因为有着数量庞大的珊瑚礁。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我国的南海诸岛许多就是由珊瑚礁形成的。珊瑚礁不仅能够形成堤坝、加固海岸,还被誉为海洋雨林,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那珊瑚到底是什么?是动物还是植物? 拓展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红珊瑚 大部分珊瑚原本都是白色的,它们鲜艳色彩来自与其共生的藻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其提供营养,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污染,大量藻类死亡,珊瑚也因此出现了白化现象。(播放视频:珊瑚白化)除此之外,人类的过渡捕捞也导致珊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为此许多地方开始实施海底牧场珊瑚礁修复项目。 归纳腔肠动物的特征(完成学习单)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归纳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体会辐射对称的意义。 观察刺细胞,体会其对水螅生存的意义。 学生观察 体会生物界的共生关系。 学生思考珊瑚属于植物还是动物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 学生总结
扁形动物 常言道病从口入,有时候吃肉也能吃出问题。介绍‘米猪肉’,视频引出绦虫。 原生动物——涡虫,有着非常强大的再生能力,摩尔根曾经将涡虫切成279段,结果它还是能够长成一只新的涡虫。 涡虫一般生活在溪流的石块下,体长1-1.5cm,像叶片一样扁平,因此叫做扁平动物。具体认识涡虫的眼点、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除了涡虫以外,大多数是寄生。 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 总结扁形动物的特征。(完成学习单)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察涡虫的结构。 了解血吸虫与人的关系。 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总结、交流
练习 练习册 完成练习
五、板书
二、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