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视觉 单位 执教者
解读课标 视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神经活动,物体所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后,通过眼球结构的成像,通过视觉神经的传输,再经过大脑中视觉中枢的处理,最终形成视觉。视觉是人类感觉器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类观察自然万物,获取视觉信息的重要途径。
解读学生 第四章是人类合理用脑,获取信息的主要内容。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但知识点的抽象性和较强逻辑性容易造成学生思考与理解上的混乱,需要大量的科学实验视频的观察和验证,才能在实际学习中有所收获。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河北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用书,本节课讲解了人类视觉形成的过程,视觉信息获取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青少年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近视眼的预防措施,近视眼与远视眼之间的区别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观察视觉形成的过程,了解眼球结构和功能,认识眼睛各结构特点,思考视觉形成的必要条件,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视频,观察视觉形成的过程,了解眼睛成像原理,认识近视眼及近视眼镜的作用,了解远视眼及凸透镜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2.判断近视眼及远视眼,及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难点 实验观察视觉形成原理,视觉形成过程。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 教材,PPT,多媒体视频,网络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 探究实验 认识眼球结构 视觉形成过程 导入 教学内容 近视与远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问题导入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观察到世间万物,眼睛是我们观察事物最重要的身体器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视觉的形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认真听讲,仔细观看。 从身边俗语导入,引发思考,唤起学生的联想。
二、 教学内容 1. 眼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神经活动,眼睛的是视觉观察物体的窗口,眼球则是观察物体最关键的结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眼球的结构。 播放视频资料 认真思考,仔细观看视频。 结合视觉形成的原理和眼睛结构来观看视频资料。
2. 眼球结构 讲解眼球结构,从外向里逐步分解眼球结构并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眼球的具体结构与名称。 将图中名称以序号标注,叫学生来回答相关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将眼球复杂的结构进行解刨分解,向学生具体化讲解结构名称。
3. 眼球功能 将每个具体结构的具体作用向学生分析并介绍,根据结构特点来判断与区分眼球具体结构在视觉形成中的实质性作用。 分析瞳孔在视觉形成中的变化,依赖于虹膜肌肉的收缩来实现,利用视频资料讲解虹膜收缩与舒张时,控制瞳孔大小的变化原理,了解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控制机制。 播放实验视频资料 观察与思考,认真观看实验视频。 了解结构特点的同时来分析结构对应的功能特性,更有效的分析判断视觉形成的结构特性。
3. 虹膜色素 虹膜色素的多少决定了我们眼睛的颜色,比如大大的黑眼睛,有些人的红棕色眼睛,还有一些外国人的蓝眼睛,其实都是虹膜色素量的多少决定了眼睛的颜色。 播放图片资料 分析并思考 利用生活中所见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判断眼睛中虹膜色素对眼睛颜色的影响。
4. 视觉形成 通过了解眼睛的结构,与眼睛结构的具体功能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些结构共同在视觉形成中的作用,那么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视觉形成的具体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资料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将结构与功能的特点相结合,判断视觉形成的具体过程。
5. 近视与 远视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能观察到身边事物,也能清楚地看到事物。但由于眼球结构的局部改变,导致视觉形成的图像发生轻微变化,从而形成近视和远视的现象。 近视与远视眼形成及矫正。 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认真观看视频。 利用演示实验模型来讲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正措施。 讲解科学合理, 便于学生理解。
6. 假性近视 对于青少年来讲,由于一些不好的用眼习惯,导致出现近视的机率大大增加,早期的近视是由于过度用眼,不科学用眼方式导致的睫状体肌肉收缩而造成,从而影响到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程度。 这时的近视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眼睛保护方法及时得到缓解,这样的近视叫做“假性近视”。但如若不及时更正错误的用眼习惯,将会导致眼睛结构的长时间改变而无法挽回,将变成真正的近视,甚至过度近视。 认真思考。 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用眼。
7. 预防近视 我们将保护眼睛的方式归结为“三要,四不要”,如何科学合理的用眼,是我们正确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最有效方法。 思考并记忆。 总结归纳合理用眼的科学依据。
8. 小结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抢答。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角膜,瞳孔,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巩膜。 二、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形成物像) 视神经(传导) 大脑神经中枢(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近视与远视: 近视(凹透镜矫正),眼球前后径过大或晶状体凸度大。 远视(凸透镜矫正),眼球前后径过小或晶状体凸度小。
四、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五、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人体视觉的形成过程,视觉形成的结构基础,视觉形成的必要条件。对于人体视觉形成的复杂生命机理的认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视频的引导和观察,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 2.近视与远视的形成,只能利用一些眼睛结构的模型来了解图像形成的位置变化与原因,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利用来实现矫正的措施。同样需要演示实验视频的讲解才能清楚地观察。 3.试验探究的方式是研究和了解生物学科的重要科学手段,在大量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中才能找出相应的科学知识,重视试验教学的必要性,也要探索改进试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达到实验教学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