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石榴》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石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3 22:34:12

文档简介

《石榴》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 学段:第二学期第一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预备:
1、搜集石榴的相关信息。
2、阅读课文,列举文中描写石榴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教师出镜 同学们好!石榴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植物,相信很多同学也比较喜欢它。它是一种落叶灌木,针状枝,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花期在5-6月份,果实成熟期在9-10月份。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作者笔下还给我们展现了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石榴》ppt1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这种植物。
(ppt1)课件展示(石榴图——课题)
石榴
郭沫若
同学们事先都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石榴。现在,让我们欣赏一组石榴的图片,请同学们按照课文的顺序,点明这些图片从哪些方面介绍的石榴。ppt2-5(依次播放,每幅停2秒)
(ppt2-5)课件展示(依次出示石榴图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观画,填空。用时20秒钟)
Ppt6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依次看到了石榴的枝、叶、花、果实。
(ppt6)课件展示(出示四幅石榴图片及名称)
枝、叶、花、果实
这四个方面作者在课文中分别是用哪些段落来描绘的呢?同学们一定很快就发现了,ppt7作者写石榴的枝叶,主要在2小节,写石榴的花在3-5小节,写果实在6小节。同学们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疑问:那课文的1小节和7-9小节写了什么呢?这就要说到“咏物抒怀”的概念了。所谓“咏物抒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也称象征,是一种文艺创作的表现手法,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石榴》这篇课文中,作者在2-6小节对石榴进行了描绘,1小节和7-9小节自然是作者寄托自己思想感情的段落。
不知同学们在阅读中有没有发现一些优美的语句,老师找到几个ppt7,恰好分别表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请同学们先将这几个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再分别将其与所表现的内容对应。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注音,可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注音,并集体订正。再对应词语。用时4分钟)
ppt7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这几个词和句子——
jué   jí gū chèn léi jīn
奇崛 枯瘠 骨朵 匀称 金罍 忍俊不禁
注意其中的几个多音字不要读错:骨朵骨,骨头骨;匀称称,称呼称;忍俊不禁禁,情不自禁禁。我们再来看看这5个句子:
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
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
这几个句子分别对应哪种景象呢?ppt7不难看出,“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写的是石榴的枝叶,“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写的是石榴的花,“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写的是果实。
(ppt7)课件展示
枝叶(2) 奇崛jué而不枯瘠jí,清新而不柔媚。
花 (3-5)单那小茄形的骨gū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chèn。
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léi。
果实(6) 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jīn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石榴的图片,又从文中找出了作者描写石榴的语句,ppt8这些图片和文字让你对石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作者对石榴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用时1分钟)
ppt8 课文的第一段,作者就提到了“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石榴,这是作者对石榴的总体印象,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描绘来认识一下这“最可爱”的石榴吧。
(ppt8)课件展示(“最可爱”做强调处理)
这些图片和文字让你对石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作者对石榴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第二部分 重点品析,欣赏描写
教师出镜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发了芽,树木也长出了新叶,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这时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ppt9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张图片,图中石榴的枝叶正如作者笔下所描绘的ppt9那样“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我们不难感受到石榴枝干的“奇崛”和叶子的“清新”之美,但作者为什么又要提到“不枯瘠”“不柔媚”呢?
结合整个第二节,我们看到作者其实是在把石榴的枝干与梅树的枝干作比较,石榴的叶片与杨柳的叶片作比较。我们知道,梅树的枝干和杨柳的叶片常常是文人画客笔下的首选,ppt9因为梅树是自强不息,清洁性格的象征,ppt9而青青的柳叶则象征着青春,充满了生机。两相比较之下,石榴兼具了梅树的奇崛和杨柳的清新,但却摒弃了梅树的枯瘠和杨柳的柔媚,自然石榴要比梅树和柳叶更胜一筹了。
(ppt9)课件展示(出示梅树和石榴的枝干、杨柳和石榴的叶片四幅图片)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梅树象征着自强不息,清洁的性格
柳叶象征着青春,充满了生机
这样看来石榴就兼具了自强不息,清洁性格和青春,充满生机的特质。作者为什么要给予石榴如此高的评价呢?这就要结合作者自己来谈一谈了。ppt10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出生于四川乐山,原名郭开贞。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是共产党优秀党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他以他清洁的性格给世人留下了那个绝不与浊世同流的《屈原》,而且以他澎湃的青春激情给我唱响了《凤凰涅磐》。这样的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不正如他笔下的石榴那样“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吗?
(ppt10)课件展示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出生于四川乐山,原名郭开贞。19 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是共产党优秀党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代表作品:《屈原》《凤凰涅磐》等。
春天,石榴奇崛的枝干上长出了清新的叶片,随后而来的夏天,枝头上便会开出可爱的花朵。石榴的花朵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变化的呢?我们不妨跟随作者一起来领略一番。先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这个片段。
ppt1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ppt11)课件展示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这真叫人惊奇啊!ppt12这小小的石榴花从“小茄形的骨朵”慢慢地“从顶端整裂为四瓣”,然后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最终结出果实。从这几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石榴花朵的变化过程,难怪作者又是“奇迹”又是“妙幻”的,大加赞赏。
(ppt12)课件展示(出示三张石榴花朵变化的图片)
小茄形的骨朵
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
在描写石榴花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它给不同时期的石榴花分别找了哪些喻体?ppt13作者选取了“夏季的心脏”“红玛瑙”“安普剌”和“金罍”做为喻体。我们知道通常喻体与本体有着各方面的相似之处,这样比喻才能把本体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心脏”“安普剌”和“金罍”这与石榴花有着外形上的相似,而“红玛瑙”和“金罍”则在颜色上与石榴花一样。在这里作者没有简单的将石榴的骨朵比作“心脏”,而是特别强调了“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夏季的心脏”作者在这里有什么深意呢?
(ppt13)课件展示
本体 (相似) 喻体
夏季的心脏
石榴花 红玛瑙
安普剌、金罍
“夏季的心脏”给我们的感受是生机与活力,它具有心脏无穷的动力和夏季火一般的热情,做为一个奋战在抗日前线的革命者,作者显然是想通过这样的比喻来表现广大革命者内心的这份动力与热情。ppt14这种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方法就是“象征”,它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咏物抒怀”这一类文章中常用的手法。
(ppt14)课件展示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夏季的心脏 (象征) 广大革命者
夏季过去,迎来了收获的秋天,满树的石榴“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逼真地形象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情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欣赏之情。ppt15你看,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作者笔下的石榴像不像一群团结一致、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大家应该注意到文章的最后,这篇文章是写于1942年10月31日。ppt161941年至1942年, 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对统治区进行反复“扫荡”,并且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也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在战争中,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创造了各种斗争方法,打得日军和伪军心惊胆战,防不胜防。这不正是收获期的石榴——团结一致、乐观自信、蓬勃向上。
(ppt15)课件展示(出示石榴果实的图片)
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
团结一致、乐观自信、蓬勃向上
(ppt16)课件展示
1941年至1942年, 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对统治区进行反复“扫荡”,并且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也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在战争中,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创造了各种斗争方法,打得日军和伪军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作者按照石榴生长的过程,给我们介绍了石榴的枝干、叶片、花和果实,字里行间均流露出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我们要感谢作者,用这么优美的文字,引领我们欣赏了石榴成长中的美丽与神奇。
第三部分 体悟情感,主题升华
教师出镜“咏物抒怀”, 简单讲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也称象征。作者郭沫若“咏”石榴究竟是想“抒”何种情怀呢?换句话说,石榴象征着什么呢?ppt17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教师朗读)
(ppt17)课件展示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用时2分钟)
同学们从这几段话里可以发现,作者从正面和侧面多次提到了“夏天”,比如ppt18“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以及“夏季的心脏”,作者为什么要反复的强调“夏天”呢?“夏天”象征着什么?
大家都知道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烧化,因此ppt18夏天对人们来说是一个经受考验的季节;ppt18而夏天的火热却又象征着青春的活力,用火一般的热情孕育着青春的迸发;ppt18夏天的人们,付出辛劳,流下努力的汗水,只为期盼秋天的收获,所以夏天也是收获期前最艰难的时刻。因而作者认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等待胜利的果实。而此时,深受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双重“蹂躏”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在经历着这样一个“夏天”?ppt19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极端艰难的关头,此时的ppt19国民党妥协投降,反转矛头抗压爱国运动,ppt19国内的亲日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ppt19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也纷纷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只有ppt19中国共产党顶住了腹背受敌的压力,领导广大的人民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
(ppt18)课件展示
夏天
经受考验的季节
孕育青春的季节
期盼收获的季节
(ppt19)课件展示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艰难的关头:
国民党:妥协投降。抗压爱国运动。
亲日派: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
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
文中,作者一开始便说众树皆醉,唯石榴独醒。畏惧太阳的威力,树木把各自的伞盖伸张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只有石榴挺身而出,给独善其身、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树木扬起了旗帜,吹响了号角。历经了“苦寒”的梅树终于熬来了清香四溢,可却形容“枯瘠”;而早春摇曳的杨柳清新,却略显“柔媚”。可石榴就不同,任太阳怎样增加它的威力,它依然笑东风,既能开出“陆离”“华贵”的花来,又能保持刚健“奇崛”蓬勃向上的朝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闭庭信步”清新自然、乐观向上,决不“柔媚”,决不依靠谁指望谁。而石榴的心胸又是“透明光嫩的皓齿”,坦荡如砥,光明磊落,容得下“甜”更装得下“酸”。“甜”自然好,遇到“酸”碰到困难遭到挫折,不论当时困难有多大,伤痛有多深,挺过来便是胜利!作者曾说:“目前的中国乃至目前的世界,整个是美与恶,道义与非道义斗争最激烈的年代。也就是最须得对于斗争精神加以维护而使其发扬的年代。”基于此,作者写下了《石榴》。在石榴身上,作者看到了一种精神,并企图以此唤醒还在梦里裹着的,还在牢固城墙后面居住着的人们。从这一角度看,作者笔下的石榴耐人寻味,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石榴,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塑造一个理念上具有石榴品质的英雄,这既是作者的自我追求,也是对那些笑傲江湖刚武不屈的民族精英们的讴歌。石榴在作者的笔下已经成为顽强革命者的化身,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象征。
教师出镜 同学们,不仅石榴可以用来咏物寓理,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可以用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关键是我们要有善于发现事物特性的眼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二者联系起来。课后同学们可以尝试完成探究练习中的第三题。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合理运用象征的手法,使你的文章更具深度。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件20张PPT。石 榴郭沫若枝干叶子花果实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
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枝叶

果实2节
3-5节
6节 juéjígūchènléijīn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
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
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
枝叶

果实2节
3-5节
6节 这些图片和文字让你对石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作者对石榴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梅树
自强不息,清洁杨柳树
青春,充满了生机石榴树奇崛而不枯瘠,
清新而不柔媚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
出生于四川乐山,原名郭开贞。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是共产党优秀党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代表作品:《屈原》《凤凰涅磐》等。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小茄形的骨朵从顶端整裂为四瓣希腊式的安普剌
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本体 喻体石榴夏季的心脏
红玛瑙
安普剌、金罍相似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夏季的心脏(象征)广大革命者 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团结一致、乐观自信、蓬勃向上。 1941年至1942年, 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对统治区进行反复“扫荡”,并且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也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在战争中,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创造了各种斗争方法,打得日军和伪军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而潜溢了。 夏天经受考验的季节
孕育青春的季节
期盼收获的季节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艰难的关头:
国民党:妥协投降,抗压爱国运动。
亲日派: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
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