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目 录
说学习目标
1
2
说教学活动
3
说评价设计
说学习目标
01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内容。
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境中主动的快乐学习,体验数学的魅力,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一、说教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已有一定的分物品经历,但由于二年级年龄小,仍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本课设计了多种动手操作和对比,让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中积累丰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分析每次分的结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掌握“平均分”几种不同分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规范描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标陈述
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概括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平均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里所含有的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通过平均分情景表现,在动手操作“两种分法”中,使学生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2、教学难点:充分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充分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五、说教学重、难点
(一)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所使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二)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活动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机会,因此我使用如下几种学法:
1、直观操作法:化抽象为形象。
2、观察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合作为主,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注重个性的张扬。
六、说教法、学法
说评价设计
02
七、评价任务的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概括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平均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里所含有的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任务1:认真观察情景图,思考:
“怎样分竹笋呢?”
任务2:用小圆片代替实物,小组讨论:
(1)“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2)你是怎样分的?
(3)分的结果相同吗?
任务3:学生尝试自己完成问题: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说教学活动
03
【评价任务1】认真观察情景图,思考:
“怎样分竹笋呢?”
教学活动(任务实施)
活动一:试一试
用你喜欢的方法帮熊猫分一分竹笋吧!
活动二:说一说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说出5、1,4、2,3、3三种分法)
活动三:比一比
哪种方法最合适?(让学生感受“同样多”,揭示主题:公平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
八、说教学活动
【评价任务2】用小圆片代替实物,小组讨论:
(1)“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2)你是怎样分的?
(3)分的结果相同吗?
教学活动(任务实施)
活动一:试一试
借助小圆片,小组讨论,一起动手分一分。
活动二:说一说
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各种分法,并规范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活动三:小结
发现不管怎样分,每只小猴子得到的桃子都是4个,都是同样多的。
课件再次出示: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八、说教学活动
【评价任务3】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开放性问题: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教学活动(任务实施)
活动一:试一试
学生独立动手分一分。
活动二:说一说
学生展示结果,并规范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活动三:小结
发现不管怎样分,每只小兔子得到的萝卜都同样多,像这样的分法,也叫作平均分。
八、说教学活动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九、说板书设计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