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文件中说:“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义律所说的中国政府犯下的“战争罪行”和英国被强迫缴出的“财产”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鸦片 B.虎门销烟 鸦片
C.鸦片战争 布匹 D.第二次鸦片战争 银元
2.“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下面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4.“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对俄国有利”是指俄国( )
A.获得最多赔款 B.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取得通商口岸 D.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
6.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7.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彻底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做了一系列努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②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③创办民用企业 ④创办京师大学堂 ⑤建立新式海陆军
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9.李鸿章创办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后,在华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损失了白银1 300万两。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B.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极大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10.据资料统计,在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他还创办了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创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895—1945年,台湾离开了祖国怀抱。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说:“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此,美国的应对策略是( )
A.发动战争 B.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争取片面最惠国待遇 D.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13.“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以上内容强调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4.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 )
A.维护和加强了清朝统治 B.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C.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15.“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赔款”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与“庚子赔款”相关的那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6分;第17题25分;第18题14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历史事件
①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②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③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⑤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⑥ 1898年 戊戌变法
⑦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⑧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⑨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请你把大事年表中的事件按主题进行分类(填序号,每空填1个序号)(6分)
列强侵略:①、③、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的反抗:________、________
探索近代化: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从③和④、⑤和⑥、⑦⑧和⑨三组组合中,任选一组说明其中事件之间的联系。(6分)
(3)大事年表中的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1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学挽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材料三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材料四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摘编自《纽约时报》
材料五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为何如此评论?(6分)
(5)材料五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5年3月20日,中日双方会谈记录节录
李鸿章:亚洲各国中,中、日两国最为邻近……两国应该努力维持亚洲的……和好,这样我亚洲黄种人民,才不会被欧洲白种人民侵略。
伊藤博文:中堂(李鸿章的官职)所说甚合我心,但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经和你谈过了,当时你答应要改革中国的事务,但为什么中国到现在一直没有变更呢?我感到非常抱歉。
李鸿章:当时听到你说到这事,十分佩服,特别是佩服你力主变革习俗风尚。中国变革一事,受制于习俗,不能够如愿以偿……你们国家军队训练都按照西方的方法认真训练,各项政治日新月盛,这次我到北京和官员们讨论,也深深知道我国一定要改变才能自立。
伊藤博文:如果你们国家真愿振作,皇天在上,一定会帮助贵国如愿以偿。上天是不会偏袒的,所以得靠各国自己努力罢了。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冲击与回应——
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文本作适当翻译)
(1)请问李鸿章主导的改革中国事务的事件是什么?(2分)
(2)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分)
答案
一、1.B 2.A
3.C 依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837年到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这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出。故选C。
4.B 5.B 6.D 7.C 8.C
9.B 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江海运输的利益不全部被洋人占有。三年后,在华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损失了白银1 300万两,说明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竞争,因此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军事力量,A错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D错误。故选B。
10.B 11.B 12.B 13.A 14.C 15.D
二、16.(1)⑤、⑧;②、⑦;④、⑥。
(2)示例:③和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⑤和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
⑦⑧和⑨: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1)闭关锁国。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问题:缺少现代外交意识。表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4)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或《马关条约》签订)。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5)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1)洋务运动。
(2)观点: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但也有局限性。
论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清政府中的开明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近代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陆军,培养人才;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涉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改变,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具有历史局限性。
结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显著的历史功绩,但并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中国人还在继续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