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创造宣言
陶行知
材料一:
新课导入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材料二:
帕斯加尔曾经说:“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价值就在于有思想。
材料三:
新课导入
陶行知的《创造宣言》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阅读它,可以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材料四: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目睹旧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方面。
思考:上述材料可能蕴含本课的什么内容?
生命在于永恒不断地创造;
人的价值就在于能思考,能创造;
《创造宣言》里蕴含深邃的思想、强烈的思辨意识、对社会和人生的哲思;
教育者要在生活中创造、在创造中教育;
……
新课导入
你猜想本课还讨论了什么内容?(预习检测,含重难点字词成语等)
提示:罗丹、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易经》、《正气歌》、莫扎尔特、慧能、黄梅……
小组合作:假如你要向父母介绍本文,请梳理文中的观点。(包括作者坚持的观点和反驳的观点)
观点:
1.教育者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人(学生)。
2.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3.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5.不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
6.不做“东山樵夫”,要做有创造之心的教育者,保护和培育学生(树苗)的创造力。
7.呼吁教育者树立创新意识,让创新之神常驻心中,生命不息,创造不止。
整体感知
反驳:
1.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2.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3.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同桌合作:作者坚持的观点和反驳的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连线并说明逻辑关系)
观点:
1.教育者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人(学生)。
2.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3.平凡单调,知识懒惰者之遁词。
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5.不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
6.不做“东山樵夫”,要做有创造之心的教育者,保护和培育学生(树苗)的创造力。
7.呼吁教育者树立创新意识,让创新之神常驻心中,生命不息,创造不止。
整体感知
反驳:
1.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2.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3.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并列
对立
总
分
总
对立
独立思考:作者反驳的观点中,运用了驳论法和例证法。作者先提出一种错误的观点,再用相应的反例来驳斥这种观点的错谬之处。请结合具体文段举例谈谈。
整体感知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八大山人
飞帝亚斯
米开朗基
《易经》
《正气歌》
《国际歌》
雷塞布
莫扎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曾参
惠能
玄奘
哥伦布
莫扎特
歌德
古语
反驳论点
反驳论据
外部
环境
主
观
因
素
举例论证
阅读以下文段,结合《创造宣言》,谈谈教育者应当如何践行教育?
我的爷爷叶圣陶
叶永和(口述)/ 毛予菲(整理)
……
爷爷建议,在饭堂的电话旁放一块小黑板,让我在接到电话后,用粉笔记录通话内容,留言给其他人看。爷爷时刻关注着黑板上的各种小字,遇“佳作”一则,还会在饭桌上表扬一句。爷爷的意思是,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当然,爷爷也有严厉的时候。有一次,我急匆匆扒拉了两口饭,放下碗筷蹦达着离开,不小心“咣”地一声摔了门。爷爷“噌”地起了身,厉声叫住我,“重新关一次门”。结果他越严厉,我就跑得越快,躲到了北屋,不肯出来。爷爷吃完饭,跑去北屋,揪着我的耳朵,一字一句地要求我,“把门再关一次”。我只能老老实实、轻手轻脚地,又关了一次门。这件事情,我现在想起,仍然记忆犹新。
爷爷用另一种方式“宠”着这个小儿子。读高中时,他在作文里发牢骚: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各有各的要求,一天满满当当,根本记不住……好像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老师。书不想念了,要退学!爷爷看了作文,居然不急不气,说道:“不念就不念了吧。”于是,他给至诚叔叔办了退学手续,连这篇作文都被刊发到了《中学生》杂志(叶圣陶主编)上。“高中肄业”的叔叔,被爷爷送到上海开明书店打杂工,驻守库房,整理杂书。结果,叔叔将库房里的书看了个遍,后来自己也写出不少好作品。
对比阅读
经此一事,辍学便成了我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延续到了孙辈。我大哥三午5岁半时,被送进一家小学的幼稚班,回家常常又哭又闹,想来是受了严师的责备。有一回,这位严师在他的成绩单上批了8个大字:“品学俱劣,屡教不改。”爷爷看了,回敬了8个大字:“不能同意,尚宜善导。”让接送三午的阿姨捎了回去。这位严师看了问她:“他们一家是不是都有神经病?”
后来我们都明白了爷爷的苦心,他绝不是一味地惯着孩子胡闹,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由衷地认为不只有念书才能称得上“教育”。
上世纪50年代,爷爷给小学语文课本创作儿歌。其中有一首《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955年5月9日,他在日记里抄下这首小诗,很“得意”,“意极浅显,而情景不枯燥……”多年后,我们整理他的儿歌,零零总总居然有100多首。这些长长短短的句子,没什么波澜的故事,也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充盈着童趣和情调,流露着温情与暖意。
爷爷还是个观察家,能把植物写得有滋有味。清新淡雅的小短文,从种子发芽,一直写到花朵盛开。收录进小学语文课本的就有《爬山虎的脚》。“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像叶圣陶那样教与写
红柯
……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教是为了不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是教书,是教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育不是罚……
教育者应当如何践行教育?
答:
1.创造性地利用生活情境(如电话旁用粉笔在小黑板上记录通话内容)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2.创新性地看到教育的本质,允许创造性的学习(如小儿子在书库读书自学成才)。
3.看到孩子的天性,包容学生,不懈地积极地创造学生的真善美教学(给幼儿园老师回信)。
4.创造儿歌、小短文,契合儿童天真烂漫的童趣。
5.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具有真善美的人(学生)。
……
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
1.教育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鼓励教育者学会创造
2.批驳五种错误观点——每个人都拥有创造能力
3.东山樵夫扼杀树苗——不懂创造的可怕
4.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
随堂练习
1.(必做)积累、整理本文的名人名言和论证材料。
2.(选做)仿照文章“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结合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完成仿写《劳动宣言》。
3.(选做)探讨劳动教育中,如何创新?面对现有的劳动教育活动,是否有质疑和思辨?
材料链接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罗丹把生命看作最高的艺术境界,只有有生命的雕塑作品才能触动观赏者的内心。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 ,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明遗民。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菲狄亚斯被公认为最伟大的古典雕刻家。雅典人。
其著名作品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宙斯巨像和巴特农神殿的雅典娜巨像,两者虽然都早已被毁,不过有许多古代复制品传世。
古代学者认为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是姿态宁静而高贵,表情肃穆而温雅。对此,后人称为“神明的静穆”。菲狄亚斯塑造的奥林匹亚的宙斯之美不仅使传统的观念益增光辉,而且同神妙的自然也相宜不悖,这正是他崇高艺术的精华。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桑西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有《大卫》《创世纪》等。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
据《宋高僧传》等记载,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三岁丧父,稍长靠卖柴养母度日。因听人念《金刚经》,得知是黄梅弘忍处传授,于是在龙朔元年(661年,一说咸亨间[670-674])时,赴黄梅参见弘忍,作“行者”,在碓房舂米。后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上座神秀主张渐悟,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主张顿悟,让人代书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此句按敦煌本《坛经》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得到弘忍赞许,密授法衣,。因惧人争夺法衣,回到岭南,混迹市间十六年。仪凤元年(676年,一说垂拱年间[685-688]),在南海法性寺遇印宗法师,得以落发,智光律师临坛为授满分戒。第二年回到韶州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的“渐悟”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武则天和唐中宗曾召慧能入京,均辞。圆寂后,受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
弘忍,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人。 [1] 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惠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惠能最为出色。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惠能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