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1课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六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1课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14 08: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 年级 地理 学科 预案
【课题】:选修五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1课时)
编写人: 审核人: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习目标:掌握有关自然资源的地理知识,认识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逐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自主预习】
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与你所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在预习过程中,你发现了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试着写下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并试着解决
3、你们小组在解决哪些问题时有不同观点?记下来,课堂上我们一起去解决。
【合作探究】
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二、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某市总用水量中,地表水5.7亿立方米(16%)、地下水23.4亿立方米(66%)、再生水6.2亿立方米(18%),再生水利用量首次超过地表水。
(1)说出该市1990年以来用水量比例变化的趋势,说明用水量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市最主要的用水来源,你认为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
(3)你认为实现该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可以采取哪方面的对策
【知识拓展】
“世界水日”的由来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四十七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并从1993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
世界的水资源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和环境污染,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地减少,淡水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的危机。
1、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2、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量则增加了5倍。随着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和污染,地球的生命之源被逐渐榨干。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每天大约有11亿人口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条件所引起的疾病。随着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加剧,“环境难民”不断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同时,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一、【答案】
⑴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⑵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二、⑴ 农业、工业用水量比例逐年下降,生活用水比例逐年上升,从2004年开始生活用水比例超过农业、工业用水,居用水量比例第一位。
生产方式的改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再生水利用的增加,促使工、农业生产的单位用水量和总用水量比例不断下降;人口增加、城市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提高,使生活用水量持续上升
⑵ 用水绝大部分来源地下水的开采,如果利用强度超过地下水的自我更新能力,可能形成地下漏斗区,发生地面沉降。
⑶ 开发水源,如科学地修建水库蓄水,跨区域调水入京,在保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新区域的地下水;
继续采取全面的节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水污染,进一步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提高再生水利用量;
依法管治用水,开展全社会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提倡水忧患意识;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