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北冥有鱼》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划线字注音。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齐谐 正色邪
2.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7.填空。
①《<庄子>二则》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朝代)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②《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③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8.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划线字词:
①北冥 有鱼,其名曰鲲。
②怒 而飞,其翼若垂 天之云。
③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④齐谐者,志怪者 也。
⑤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⑥去 以六月息者也。
⑦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⑧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
⑨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矣
9.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二、翻译
10.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三、文言文阅读
11.阅读《北冥有鱼》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作者主要通过 、 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2)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②子何为者耶 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④君乃言此 乃: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孕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秋水时至
②以天卡之美为尽在己
③东面而视
④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善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之谓也。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míng;kūn;tuán;xǐ;xié;yé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冥,二声,后鼻音;鲲,一声,前鼻音;抟,二声,三拼音节;徙,一声,读音同“西”;谐,二声;邪,多音字,这里不能读成xié。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注意声母、韵母、声调这三大项,另外注意平舌、翘舌、jqxy拼音规则、多音字读音等基本知识的运用。解答时可以熟读句子,再具体确定汉字的正确读音。
2.【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3.【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倒装句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本题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有⑴用“者……也”表判断;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⑶用“者”表判断;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北方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息:休息,停歇)下来."或者是"凭借着六月的气息离开北方."正确顺序是:以六月息这去也,是倒装句。
4.【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作“本字”。本题A项,“冥”同“溟”,指海。
故答案为:A
【点评】通假字,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共存的关系,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冥”同“溟”,指海。
5.【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本题D项划分错误,句意为:既然已经知道我知道这件事却还问我。所以应划分为: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6.【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培养积累文学常识的习惯,还要注意识记作家作品,篇名,主要人物及情节,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等的识记。
7.【答案】周;战国;道;逍遥游;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本题主要考查庄子《逍遥游》相关的常识。
故答案为:周;战国;道;逍遥游;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平时要牢记并准确书写作者名、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8.【答案】北海;振奋,指用力鼓动翅膀;垂挂;大海动荡;海水运动;记载怪异事情;旋风;离开;大风;林泽中雾气;深蓝色;尽头;这样;罢了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冥,通假字,通“溟”;怒,奋起,振奋;垂,挂的意思;海运,指海水动荡、起伏;怪,活用为名词,怪事情;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其它字意可回忆注释及译文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可以回忆一下注释和译文,基本上可以把词意提取出来。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运用。
9.【答案】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可见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属于夸张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庄周是追求浪漫、自由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而浪漫派的写作手法多采用想象和夸张。
10.【答案】(1)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
(4)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垂,挂的意思;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本句属于比喻手法。
(2)是,代指这只鸟。
(3)之,取消句子独立成分。
(4)两个问号表示猜测,增强神秘感,注意本句属于常用句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需要熟悉作品大致内容、主题思想。在翻译具体文言句的时候,注意特殊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特点。另外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好。才能把文言句子翻译准确。
11.【答案】(1)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2)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3)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梳理、概括故事情节;联想想象;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两个故事分别是: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想象的写法。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①在想象中夸张。②在想象中对比。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自然流畅。示例;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故答案为:(1)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2)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3)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简要归纳故事。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想象的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运用想象的写法是要有凭借和依托的,主要从想象和夸张、对比、思想感情结合的角度分析。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 要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要简明、条理清晰。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12.【答案】(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向;什么;使……活;竟然,却
(3)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4)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5)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解决不了问题。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句意是: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可知,“我将得邑金”为一部分,最后的“可乎”为最后一部分。
(2)①于,向(谁干什么);②句意是:你是做什么的呀?③活,使动用法;④句意是:你竟然这么说。
(3)①得,只需要;斗升,古代量具;然,就能。②曾不如,还不如;索,寻找。
(4)监河侯花言巧语,不顾百姓死活,可见其虚伪、宁舍千句话,不舍一文铜的本质。
(5)通过庄子借粮这件事,可以知道空话说得再好,也是于事无补的。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基本方法是先理解句子,找出句子成分,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语言主谓宾顺序来停顿。另外注意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提取出实词、虚词的意义,即可确定答案。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基础知识的运用。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进行下一步的逐字翻译,注意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注意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所以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事迹即可总结人物特点。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故事的中心、教育意义、含义启示等方面出发,再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附参考译文】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13.【答案】(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认为;面朝东;意动用法,认为……轻
(2)C
(3)说的就是我啊。
(4)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只有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5)C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1 )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词类活用,如“东面”、“轻”等词语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2)A项的“于”表顺承关系。
B项的“于”表示“在”
C项的“于”表示到达,与句子中的“于”意义相同。
D项的“于”表示“在”。
故答案为C
( 3 )翻译句子。注意文言文的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我之谓也。”就是“说的就是我啊。”
(4)文章主题的理解。认真阅读文章,仔细分析主题,就会明白“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只有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的道理。
(5)文中的河伯一开始骄傲自满,见到大海后才自叹不如。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先后考查了文言实词的理解、虚词的辨析、句子翻译和内容辨析。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一字一句结合注释进行理解,仔细分析把握文章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主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北冥有鱼》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划线字注音。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齐谐 正色邪
【答案】míng;kūn;tuán;xǐ;xié;yé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冥,二声,后鼻音;鲲,一声,前鼻音;抟,二声,三拼音节;徙,一声,读音同“西”;谐,二声;邪,多音字,这里不能读成xié。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注意声母、韵母、声调这三大项,另外注意平舌、翘舌、jqxy拼音规则、多音字读音等基本知识的运用。解答时可以熟读句子,再具体确定汉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3.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倒装句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本题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有⑴用“者……也”表判断;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⑶用“者”表判断;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北方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息:休息,停歇)下来."或者是"凭借着六月的气息离开北方."正确顺序是:以六月息这去也,是倒装句。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作“本字”。本题A项,“冥”同“溟”,指海。
故答案为:A
【点评】通假字,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共存的关系,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冥”同“溟”,指海。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本题D项划分错误,句意为:既然已经知道我知道这件事却还问我。所以应划分为: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培养积累文学常识的习惯,还要注意识记作家作品,篇名,主要人物及情节,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等的识记。
7.填空。
①《<庄子>二则》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朝代)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②《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③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答案】周;战国;道;逍遥游;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本题主要考查庄子《逍遥游》相关的常识。
故答案为:周;战国;道;逍遥游;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平时要牢记并准确书写作者名、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8.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划线字词:
①北冥 有鱼,其名曰鲲。
②怒 而飞,其翼若垂 天之云。
③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④齐谐者,志怪者 也。
⑤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⑥去 以六月息者也。
⑦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⑧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
⑨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矣
【答案】北海;振奋,指用力鼓动翅膀;垂挂;大海动荡;海水运动;记载怪异事情;旋风;离开;大风;林泽中雾气;深蓝色;尽头;这样;罢了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冥,通假字,通“溟”;怒,奋起,振奋;垂,挂的意思;海运,指海水动荡、起伏;怪,活用为名词,怪事情;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其它字意可回忆注释及译文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可以回忆一下注释和译文,基本上可以把词意提取出来。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运用。
9.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答案】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可见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属于夸张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庄周是追求浪漫、自由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而浪漫派的写作手法多采用想象和夸张。
二、翻译
10.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1)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
(4)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垂,挂的意思;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本句属于比喻手法。
(2)是,代指这只鸟。
(3)之,取消句子独立成分。
(4)两个问号表示猜测,增强神秘感,注意本句属于常用句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需要熟悉作品大致内容、主题思想。在翻译具体文言句的时候,注意特殊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特点。另外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好。才能把文言句子翻译准确。
三、文言文阅读
11.阅读《北冥有鱼》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作者主要通过 、 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2)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2)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3)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梳理、概括故事情节;联想想象;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两个故事分别是: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想象的写法。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①在想象中夸张。②在想象中对比。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自然流畅。示例;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故答案为:(1)鲲鹏变化;鹏飞南冥。
(2)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3)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简要归纳故事。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想象的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运用想象的写法是要有凭借和依托的,主要从想象和夸张、对比、思想感情结合的角度分析。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 要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要简明、条理清晰。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②子何为者耶 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④君乃言此 乃: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向;什么;使……活;竟然,却
(3)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4)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5)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解决不了问题。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句意是: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可知,“我将得邑金”为一部分,最后的“可乎”为最后一部分。
(2)①于,向(谁干什么);②句意是:你是做什么的呀?③活,使动用法;④句意是:你竟然这么说。
(3)①得,只需要;斗升,古代量具;然,就能。②曾不如,还不如;索,寻找。
(4)监河侯花言巧语,不顾百姓死活,可见其虚伪、宁舍千句话,不舍一文铜的本质。
(5)通过庄子借粮这件事,可以知道空话说得再好,也是于事无补的。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基本方法是先理解句子,找出句子成分,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语言主谓宾顺序来停顿。另外注意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提取出实词、虚词的意义,即可确定答案。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基础知识的运用。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进行下一步的逐字翻译,注意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注意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所以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事迹即可总结人物特点。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故事的中心、教育意义、含义启示等方面出发,再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附参考译文】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孕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秋水时至
②以天卡之美为尽在己
③东面而视
④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善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之谓也。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答案】(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认为;面朝东;意动用法,认为……轻
(2)C
(3)说的就是我啊。
(4)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只有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5)C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1 )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词类活用,如“东面”、“轻”等词语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2)A项的“于”表顺承关系。
B项的“于”表示“在”
C项的“于”表示到达,与句子中的“于”意义相同。
D项的“于”表示“在”。
故答案为C
( 3 )翻译句子。注意文言文的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我之谓也。”就是“说的就是我啊。”
(4)文章主题的理解。认真阅读文章,仔细分析主题,就会明白“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只有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的道理。
(5)文中的河伯一开始骄傲自满,见到大海后才自叹不如。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先后考查了文言实词的理解、虚词的辨析、句子翻译和内容辨析。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一字一句结合注释进行理解,仔细分析把握文章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主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