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26 14:44:02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气温和降水 D.地形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和洋流等。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低纬度气温高于高纬度,低纬度降水高于高纬度;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有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使得一些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不同;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近海地带降水丰富,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寒流经过的地区温度降低,降水减少,暖流经过的地区温度升高,降水增加。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属于重点考点,理解解答即可。
2.(2017七上·建湖月考)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有五带,其中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北极圈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分界线,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脚下终年高温多雨。但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白雪皑皑,这是地形因素造成的气候差异。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的主要影响因素,属于常考考点,理解解答即可。
4.(2017七上·建湖月考)对于二分二至日,说法错误的是(  )
A.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
C.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D.冬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5.(2018·扬州)下列诗句中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有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反映了纬度因素对气候有影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诗句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8七下·新乡月考)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目所给出的“白色”“蓝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7.(2018·连云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C.全球六大板块不断运动
D.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加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破坏、板块运动关系不大。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8.(2018八下·泰兴期中)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9.(2018八下·丹阳期中)造成日本东京与中国乌鲁木齐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造成日本东京与中国乌鲁木齐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日本东京离海近,海洋性气候显著,而乌鲁木齐离海远,大陆性气候显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迁移运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10.(2018八下·宜兴期中)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  )
A.14.8℃ B.15.4℃ C.16.6℃ D.17.2℃
(2)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1)D
(2)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B点的海拔为1000米,A点的海拔为8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升高了200米,气温降低了1.2℃,所以A点的温度约为16℃+1.2℃=17.2℃。
(2)一般来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读图可知,B 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
故答案为:(1)D;(2)B。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因素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答题的基础。
二、综合题
11.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五名同学,在进行亚欧大陆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问题探究
(1)小芳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①、②、③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2)玲玲发现一奇特现象,④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 ℃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这反映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4)1月份,家住海南的军军同学要到哈尔滨参观冰灯,你提醒他要注意什么?
【答案】(1)受海陆因素的影响,由①到②到③,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
(2)受地形因素的影响,④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气温日较差大。
(4)海南与哈尔滨纬度差别大,提醒注意穿羽绒服,注意保暖。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 (1)因为由①到②到③,离大西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因为④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20℃,(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新疆早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大,(4)因为海南纬度低,气温高,而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所以要注意保暖,穿羽绒服,戴帽子,戴手套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因素、地形地势、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2.(2017八下·启东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乙、丁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乙   ,丁   。
(2)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
(3)B点的经纬度是   ,一天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
(4)C在D的   方向,C,D两点中的   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
(5)当地球公转丁到位置时,我们启东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是南极考察的合适时间吗?   。
【答案】(1)夏至;冬至
(2)北回归线;极昼
(3)20°S,170°E;A
(4)西南;D
(5)昼短夜长;是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公转至丁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2)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3)B点的经纬度为20°S,170°E,A点的位置在B点的东边,所以A点先看到日出;(4)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所以,C在D的西南方向;纬线圈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短,所以C、D两点中距赤道最近的D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5)当地球公转至丁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启东市白昼最短,夜最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暖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正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根据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首先要通过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确定东西经、南北纬,然后再确定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向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度数向西越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1 / 1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气温和降水 D.地形
2.(2017七上·建湖月考)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3.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4.(2017七上·建湖月考)对于二分二至日,说法错误的是(  )
A.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
C.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D.冬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5.(2018·扬州)下列诗句中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6.(2018七下·新乡月考)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7.(2018·连云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C.全球六大板块不断运动
D.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加
8.(2018八下·泰兴期中)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
9.(2018八下·丹阳期中)造成日本东京与中国乌鲁木齐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0.(2018八下·宜兴期中)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  )
A.14.8℃ B.15.4℃ C.16.6℃ D.17.2℃
(2)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二、综合题
11.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五名同学,在进行亚欧大陆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问题探究
(1)小芳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①、②、③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2)玲玲发现一奇特现象,④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 ℃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这反映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4)1月份,家住海南的军军同学要到哈尔滨参观冰灯,你提醒他要注意什么?
12.(2017八下·启东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乙、丁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乙   ,丁   。
(2)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
(3)B点的经纬度是   ,一天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
(4)C在D的   方向,C,D两点中的   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
(5)当地球公转丁到位置时,我们启东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是南极考察的合适时间吗?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和洋流等。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低纬度气温高于高纬度,低纬度降水高于高纬度;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有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使得一些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不同;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近海地带降水丰富,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寒流经过的地区温度降低,降水减少,暖流经过的地区温度升高,降水增加。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属于重点考点,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有五带,其中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北极圈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分界线,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脚下终年高温多雨。但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白雪皑皑,这是地形因素造成的气候差异。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的主要影响因素,属于常考考点,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有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反映了纬度因素对气候有影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诗句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目所给出的“白色”“蓝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7.【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破坏、板块运动关系不大。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造成日本东京与中国乌鲁木齐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日本东京离海近,海洋性气候显著,而乌鲁木齐离海远,大陆性气候显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迁移运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10.【答案】(1)D
(2)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B点的海拔为1000米,A点的海拔为8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升高了200米,气温降低了1.2℃,所以A点的温度约为16℃+1.2℃=17.2℃。
(2)一般来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读图可知,B 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
故答案为:(1)D;(2)B。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因素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答题的基础。
11.【答案】(1)受海陆因素的影响,由①到②到③,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
(2)受地形因素的影响,④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气温日较差大。
(4)海南与哈尔滨纬度差别大,提醒注意穿羽绒服,注意保暖。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 (1)因为由①到②到③,离大西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因为④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20℃,(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新疆早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大,(4)因为海南纬度低,气温高,而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所以要注意保暖,穿羽绒服,戴帽子,戴手套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因素、地形地势、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2.【答案】(1)夏至;冬至
(2)北回归线;极昼
(3)20°S,170°E;A
(4)西南;D
(5)昼短夜长;是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公转至丁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2)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3)B点的经纬度为20°S,170°E,A点的位置在B点的东边,所以A点先看到日出;(4)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所以,C在D的西南方向;纬线圈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短,所以C、D两点中距赤道最近的D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5)当地球公转至丁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启东市白昼最短,夜最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暖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正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根据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首先要通过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确定东西经、南北纬,然后再确定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向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度数向西越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