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你看过这两幅图片后,会产生哪些联想?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的第一年里首先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与中国建交国家与美国共同封锁中国的国家中国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新中国? 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1954年,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印度、缅甸目标
深刻影响:
1、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和基础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的。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阅读课本P78的第一段内容,完成下列简表(万隆会议概况)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闭幕式上发言
(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 周恩来从容镇定、因势利导,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问题探究假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该说啥好了???周恩来发言的精髓: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万隆精神求存共同探究 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代表,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从容不迫、灵活应变。
(3)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万隆精神永放光芒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词汇代表了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成就与智慧,那么这些词汇在现代的中国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面是否还适用呢?请举例说明。 思维拓展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评价周恩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课堂小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B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它不包括(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惠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
D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
A.“一边倒”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4、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B5.国际舆论曾评价:“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你认为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中国( )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制定“另起炉灶”的方针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