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0 13: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语言建构与运用 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诗歌语言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意象特点,体会诗歌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感悟词人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树立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意象特点,体会意境,感悟词人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特点,体会意境,感悟词人壮志豪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深秋图片展示
2.《沁园春·长沙》朗诵视频
这张图片呈现的是典型的秋天景色,让人感到萧瑟苍凉。
这里有一首词同样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看。视频中的朗诵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诗歌赏鉴
1.比较鉴赏:同样是写长沙的秋天,杜甫笔下的秋景与《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给人感觉是否一样?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唐·杜甫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我们先来看看两首诗都各自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沁园春·长沙》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明确:两首诗词因为选取意象不同,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毛诗壮阔绚丽,杜诗苍凉凄清。
2.比较鉴赏:“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请问例句中“船”这个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和《沁园春·长沙》中是否一样?
例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柳永
明确:
诗句 “船”意象 修饰语和关键词 意境特点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孤舟 一、孤 孤寂凄清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扁舟 一、扁 萧索落寞
百舸争流。 百舸 百、争 雄浑壮阔
如何分析诗歌意境:
抓住意象的修饰语和关键词,如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意象 修饰语和关键词 意象特征 意境
万ft 万,红遍 群ft绵延,辽阔苍茫,颜色红艳。 壮阔绚丽昂扬奋进
层林 层,尽染 树林层层叠叠,颜色浓艳鲜明。
漫江 漫,碧透 水面宽广,颜色碧绿,江水清澈透亮。
百舸 百,争 船多,展现千帆竞发、争前恐后的壮观热闹。
雄鹰 击 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游鱼 翔 鱼在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无所拘束。
3.以境悟情:清代诗论家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 从本词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开阔达观,气势轩昂,豪情满怀心怀天下,坚定的革命信念
(补充背景:
背景 1:
1924 年 12 月,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经中共中央同意,1924 年年底从上海回湖南疗养。在养病期间,毛泽东组织了 20 个多个农会,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始了革命事业。
1925 年,国民大革命已经开始,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和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气氛日益高涨。在国共合作的大好革命形势下,革命应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1925 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ft,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词人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背景 2:
1910 年秋,毛泽东离开韶ft去湘乡东ft高等小学读书,因其仰慕梁启超的犀利思想和泼辣文笔,便以“子任”为笔名,其意为以天下为己任。)
下阙中有哪些内容能够体现这种情感?\
明确:
挥斥方遒 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 以天下为己任
浪遏飞舟 奋勇进击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也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下阙通过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表现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奋勇进击的革命豪情。
5、总结
诗歌意境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曲折反映,因而,体会意境便能感悟到诗人某一刻的心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是“睹落叶而悲秋,感秋风而凄怆”,但在诗人笔下,秋天却是生生不息、充满活力、昂扬向上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博大的胸襟、伟岸的人格、斗争的意识和乐观的精神。那层层红叶染透万ft,正如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将燎原,人民终将获得最后的胜利,摆脱压迫,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