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学习活动设计十:尖端放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学习活动设计十:尖端放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7 10: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学习活动设计十:尖端放电
  课前准备:
  1.了解避雷针装置
  2.观察家用电磁灶打火装置。
  课堂教学:
  引导问题:静电平衡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导体,不管原来是否带电,放入静电场以后,都会由于静电感应而使导体内电荷重新分布,并且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那么,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导体,电荷在外壁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任务情景一】
  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一对小球形状的电极,和一对针尖状的电极,分别接在高压电源的两个电极上,调整两个电极间的距离相等。打开针尖状的电极的电源开关,逐渐调高电源电压,当针尖状的电极发生放电时,记下此时电压。再打开球形电极的电源,调节电源电压与针尖状的电极发生放电时电压相同。
  【学习任务一】了解什么是尖端放电现象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提问1:描述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猜想原因。
  预测学生讨论后汇报:两个针尖状电极,易发生放电现象。这说明放电现象与导体的形状有关,越尖锐的形状越容易发生放电。
  提问2:为什么越尖锐的位置越容易发生放电现象?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周围的场强越大。
  预测学生汇报:强电场会对空气中的带电粒子产生巨大的作用力,使空气分子的正负电荷分开,空气导电,产生电火花。
  学生讨论后总结:
  尖端放电现象的形成原因: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很大,电场很强,强大的电场力,把空气分子的正负电荷分离,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发生电离形成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加速,撞击空气中的分子,使它们进一步电离,产生更多的带电粒子,那些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种现象叫尖端放电。
  【学习任务二】尖端放电的应用与防止
  提问1:在生活中尖端放电有哪些应用?
  预测学生回答:避雷针、电子打火灶
  提问2:你知道避雷针是谁发明的吗?你能根据尖端放电原理,说明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吗?
  预测学生回答: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是尖锐的金属棒,安装在建筑物的顶端,用粗导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相连,保持与大地的良好接触。当带电的雷雨去接近建筑物时,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棒出现与云层相反的电荷。通过尖端放电,这些电荷不断向大气释放,中和空气中的电荷,达到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的目的。
  提问3:在生活中有没有不利的尖端放电现象?该如何避免?
  预测学生回答: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是球状的,而不是尖状的。高压设备的表面尽量光滑
  补充说明:尖端放电会导致高压设备上电能的损失,所以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要尽量光滑。夜间高压线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绿色光晕,俗称电晕,这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
  【学习小结】
  1.知道什么是尖端放电现象
  2.了解尖端放电的原理
  3.在生活中会合理利用和避免尖端放电现象。
  【学习评价自测】
  在燃气灶和燃气热水器中,常常安装电子点火器,接通电子线路时产生高电压,通过高压放电的电火花来点燃气体。点火器的放电电极是针尖形状。这是为什么?
  答案:因为针尖形状的放电电极,针尖处电荷密度大,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极易发生尖端放电产生电火花,从而点燃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