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昌图期末)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B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武则天统治时期;
C项“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是指玄奘西行;
D项“主动请缨,和亲塞外”指昭君出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鉴真为中日交往所做出的贡献。
2.(2018七下·田东期末)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本草纲目》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唐玄宗时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项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是唐中宗;
D项编著《本草纲目》的是李时珍。
C项唐朝时期玄奘法师西游至天竺学习佛法,加强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C项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
3.(2018七下·八步期末)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班禅”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的长安,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明朝前期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精神。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册封“班禅”是清朝皇帝对西藏佛教首领的册封,属于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对外交流的历史事件。
4.(2018七下·东台月考)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 )
①玄奘 ②晁衡 ③鉴真 ④空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西行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为了到日本传播唐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故①③符合题意;晁衡是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汉名,不符合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故②不符合题意;空海是日本僧人,与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学法,不符合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使者,学生要注意对比两人的异同点。本题难度适中。
5.(2018七下·常熟期中)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 )
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西游记》 D.《西行漫记》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A项《大唐西域记》是唐朝高僧玄奘写成的,符合题意;
B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出的,不符合题意;
C项《西游记》是明朝中期的吴承恩写出的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不符合题意;
D项《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
6.(2018七下·靖江期中)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可知与玄奘西游有关。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期印度历史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查阅的书籍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件。本题难度适中。
7.(2018七下·靖江期中)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这说明( )
A.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B.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可知,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这表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表明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中国文化影响日本社会。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8.(2018七下·湛江期中)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图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D.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可知,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所以产自大食、东罗马的金币流通到中国,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唐代有自己的统一货币,如开元通宝等;C选项中国古代虽然流通金银,但没有自己铸造的金币、银币,用的铸币主要是铜钱,还有部分铁钱;D选项图片能证明唐代与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伊朗等交往密切,但不能证明与日本、新罗的交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唐朝的出土文物货币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9.(2018七下·和平期中)唐朝有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僧一行 B.玄奘 C.郑和 D.鉴真
【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高僧六次东渡日本”可知与鉴真东渡有关。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不畏艰难,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不大。
10.(2018七下·遂宁期中)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中国在唐朝开始对外交流 B.唐朝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
C.唐朝是古代最鼎盛的王朝 D.唐朝时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贸易活动频繁,许多外国商人在中国长期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关系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唐人、唐人街”,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因经济繁荣、对外交往等原因在世界上声名显赫,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11.(2018七下·遂宁期中)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许多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穿梭其中,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道经济、文化的桥梁。在这些穿梭其中的使者中,不包括(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马可·波罗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而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路就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这就是丝绸之路,在这条陆上穿梭的人有玄奘,他通过丝绸之路去往印度取经,马可 波罗听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ABD都不符合题意;
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的僧人,他没有在丝绸之路上行走过,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丝绸之路,穿梭的使者”,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不是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12.(2018七下·成都期中)唐朝时为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曾十多次派遣唐使来唐朝访问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波斯 D.印度
【答案】B
【知识点】遣唐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唐使到来。为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名词类,主要考察唐朝中日交流,遣唐使作为当时的一个特殊存在,需要考生掌握它的原因影响。
13.(2018七下·晋江期中)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和繁荣,其特点是( )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和繁荣。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因此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外传播”;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因此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内引进”。因此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理解能力的知识,难度较大。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吸引了外国到唐朝来学习,使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
14.(2018七下·惠安期中)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外交关系 B.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C.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大批使团来华,当时称为“遣唐使”;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日本模仿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15.(2018七下·仪征期中)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内,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的史实。
B项鉴真东渡是唐朝去日本宣传佛法;
C项玄奘去的是印度;
D项指的是日本进犯我国,我国抗击日本倭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理解能力的知识,难度适中。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吸引了外国到唐朝来学习,使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唐朝对外交往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8七下·灌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四裔的胡族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以上材料均由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盛唐时代”是由谁开创的?“长安”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3)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4)唐朝的对外政策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1)唐玄宗(或李隆基)。西安。
(2)遣唐使。鉴真。
(3)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4)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往来;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盛唐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整顿吏治,裁汰冗员等,使他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一中的“盛唐时代”是由唐玄宗(或李隆基)开创的。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称为遣唐使。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遣唐使;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鉴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其表现有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今天中国的发展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往来;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等。
故答案为:(1)唐玄宗(或李隆基);西安;(2)遣唐使;鉴真;(3)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4)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往来;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唐朝对外政策及对外交往史实.
17.(2018七下·大石桥月考)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答案】(1)僧人:玄奘;学府:那烂陀寺;著作:《大唐西域记》。
(2)事件:鉴真东渡.贡献: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僧人:玄奘;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学府:那烂陀寺;著作:《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鉴真东渡。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鉴真的贡献有;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点评】本题考查鉴真和玄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鉴真几经磨难东渡日本,为传佛法;玄奘西行,求取佛经。
18.(2018七下·滨州月考)阅读史料,启迪智慧:
材料一:上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皇帝的什么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对哪个国家的影响?
(4)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和亲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立行政机构等。
(2)藏族;文成公主。
(3)日本。
(4)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朕独爱之如一”可知,体现了唐朝皇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有:实行和亲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立行政机构等等。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今天的藏族人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⑶材料三的内容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的史实。
⑷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唐朝的对外交往,我们认识到要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要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等。
故答案为:(1)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和亲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立行政机构等;(2)藏族;文成公主;(3)日本;(4)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社会,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都是促进唐朝对外交流的举措,都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昌图期末)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2.(2018七下·田东期末)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本草纲目》
3.(2018七下·八步期末)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班禅”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4.(2018七下·东台月考)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 )
①玄奘 ②晁衡 ③鉴真 ④空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2018七下·常熟期中)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 )
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西游记》 D.《西行漫记》
6.(2018七下·靖江期中)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7.(2018七下·靖江期中)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这说明( )
A.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B.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8.(2018七下·湛江期中)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图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D.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9.(2018七下·和平期中)唐朝有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僧一行 B.玄奘 C.郑和 D.鉴真
10.(2018七下·遂宁期中)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中国在唐朝开始对外交流 B.唐朝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
C.唐朝是古代最鼎盛的王朝 D.唐朝时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
11.(2018七下·遂宁期中)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许多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穿梭其中,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道经济、文化的桥梁。在这些穿梭其中的使者中,不包括(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马可·波罗
12.(2018七下·成都期中)唐朝时为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曾十多次派遣唐使来唐朝访问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波斯 D.印度
13.(2018七下·晋江期中)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和繁荣,其特点是( )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14.(2018七下·惠安期中)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外交关系 B.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C.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15.(2018七下·仪征期中)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内,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8七下·灌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四裔的胡族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以上材料均由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盛唐时代”是由谁开创的?“长安”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3)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4)唐朝的对外政策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17.(2018七下·大石桥月考)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18.(2018七下·滨州月考)阅读史料,启迪智慧:
材料一:上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皇帝的什么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对哪个国家的影响?
(4)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B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武则天统治时期;
C项“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是指玄奘西行;
D项“主动请缨,和亲塞外”指昭君出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鉴真为中日交往所做出的贡献。
2.【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唐玄宗时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项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是唐中宗;
D项编著《本草纲目》的是李时珍。
C项唐朝时期玄奘法师西游至天竺学习佛法,加强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C项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
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的长安,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明朝前期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精神。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册封“班禅”是清朝皇帝对西藏佛教首领的册封,属于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对外交流的历史事件。
4.【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西行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为了到日本传播唐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故①③符合题意;晁衡是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汉名,不符合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故②不符合题意;空海是日本僧人,与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学法,不符合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使者,学生要注意对比两人的异同点。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A项《大唐西域记》是唐朝高僧玄奘写成的,符合题意;
B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出的,不符合题意;
C项《西游记》是明朝中期的吴承恩写出的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不符合题意;
D项《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可知与玄奘西游有关。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期印度历史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查阅的书籍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件。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可知,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这表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表明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中国文化影响日本社会。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可知,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所以产自大食、东罗马的金币流通到中国,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唐代有自己的统一货币,如开元通宝等;C选项中国古代虽然流通金银,但没有自己铸造的金币、银币,用的铸币主要是铜钱,还有部分铁钱;D选项图片能证明唐代与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伊朗等交往密切,但不能证明与日本、新罗的交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唐朝的出土文物货币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高僧六次东渡日本”可知与鉴真东渡有关。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不畏艰难,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不大。
1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贸易活动频繁,许多外国商人在中国长期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关系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唐人、唐人街”,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因经济繁荣、对外交往等原因在世界上声名显赫,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11.【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而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路就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这就是丝绸之路,在这条陆上穿梭的人有玄奘,他通过丝绸之路去往印度取经,马可 波罗听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ABD都不符合题意;
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的僧人,他没有在丝绸之路上行走过,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丝绸之路,穿梭的使者”,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不是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12.【答案】B
【知识点】遣唐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唐使到来。为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名词类,主要考察唐朝中日交流,遣唐使作为当时的一个特殊存在,需要考生掌握它的原因影响。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和繁荣。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因此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外传播”;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因此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内引进”。因此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理解能力的知识,难度较大。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吸引了外国到唐朝来学习,使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
14.【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大批使团来华,当时称为“遣唐使”;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日本模仿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15.【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的史实。
B项鉴真东渡是唐朝去日本宣传佛法;
C项玄奘去的是印度;
D项指的是日本进犯我国,我国抗击日本倭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理解能力的知识,难度适中。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吸引了外国到唐朝来学习,使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唐朝对外交往的根本原因。
16.【答案】(1)唐玄宗(或李隆基)。西安。
(2)遣唐使。鉴真。
(3)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4)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往来;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盛唐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整顿吏治,裁汰冗员等,使他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一中的“盛唐时代”是由唐玄宗(或李隆基)开创的。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称为遣唐使。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遣唐使;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鉴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其表现有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今天中国的发展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往来;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等。
故答案为:(1)唐玄宗(或李隆基);西安;(2)遣唐使;鉴真;(3)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4)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往来;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唐朝对外政策及对外交往史实.
17.【答案】(1)僧人:玄奘;学府:那烂陀寺;著作:《大唐西域记》。
(2)事件:鉴真东渡.贡献: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僧人:玄奘;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学府:那烂陀寺;著作:《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鉴真东渡。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鉴真的贡献有;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点评】本题考查鉴真和玄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鉴真几经磨难东渡日本,为传佛法;玄奘西行,求取佛经。
18.【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和亲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立行政机构等。
(2)藏族;文成公主。
(3)日本。
(4)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朕独爱之如一”可知,体现了唐朝皇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有:实行和亲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立行政机构等等。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今天的藏族人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⑶材料三的内容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的史实。
⑷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唐朝的对外交往,我们认识到要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要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等。
故答案为:(1)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和亲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立行政机构等;(2)藏族;文成公主;(3)日本;(4)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社会,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都是促进唐朝对外交流的举措,都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