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学习活动设计六:怎样设计建筑模型的用电电路?
课堂教学:
【任务情境】
在我们设计的建筑模型电路中,各房间的照明设备、用电器应该选用哪种方式连接?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两幅图。当两幅图中的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时,另一只灯泡能否正常工作?
【学习任务一】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活动:介绍串、并联电路。引导思考:如何利用高中所学习的知识,从理论上推导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依据恒定电流电路中各处电荷稳定分布。 要使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荷分布保持不变,那么在相同时间内通过0、1、2、3各点的电荷量必然相等。
师生总结: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I0=I1=I2=I3。
学生合作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依据恒定电流电路中各处电荷稳定分布,
要使并联电路中各处的电荷分布保持不变,只有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等于进入各支路1、2、3、各点的电荷量之和。
师生总结: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0=I1+I2+I3。
在家用电路中,一个元件损坏时别的电器应该继续工作,所以从电流的特点来看,设计的建筑模型应该用并联电路。
【学习任务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教师引导问题:如何利用高中所学习的知识从理论上推导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分析电势和电势差(电压),用φ0、φ1、φ2、φ3分别表示电路中,0、1、2、3各点的电势,用U01、U12、U23、U03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可分析得到U01+U12+U23=U03。
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01+U12+U23=U03。
教师展示电路图:
学生合作探究并联电路电压关系:分析电势和电势差(电压),用U1、U2、U3代表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有U1=U2=U3=U。
师生总结: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的电压相等U1=U2=U3=U。
电路中各用电器元件的额定电压相同,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我们也应选并联的方式连接用电器。
【学习任务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
教师展示电路图
学生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依据欧姆定律
预测学生回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R=R1+R2
对于多个电阻的串联R=R1+R2+……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师生总结:
对于多个电阻的串联R=R1+R2+……
对于多个电阻的并联
【学习小结】
教师:在我们设计的建筑模型电路中,各房间的照明设备、用电器应该选用那种方式连接?
学生回答:在家用电路中,一个元件损坏时别的电器应该继续工作,而且各用电器的额定电压相同,所以应该用并联电路。如图为建筑模型的电路:
【学习评价自测】
1.有两个电阻R1和R2,它们串联后总电阻为12Ω,并联后总电阻恰好是Ω,则R1=______Ω,R2=______ Ω。
答案:10,2
解析:当两电阻串联时,R1+R2=12Ω;当两电阻并联时,
联立解得:R1=10Ω,R2=2Ω
2.图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开关S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S接通前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接通前;接通后,,
得。
3.讨论:
(1)n个相同电阻R串联或并联,其总电阻R=?
(2)不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小电阻有何关系?
(3)并联电路中,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如何变?
(4)并联电路中,支路增多,总电阻如何变?
答案:(1)nR或。(2)总电阻小于最小电阻。(3)增大。(4)变小。
解析:(1)根据串联R总=R1+R2+…,并联电阻
(2)根据并联电阻,R总减小
(3)根据,Rn越大,右侧数值之和越小,R总越大
(4)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