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一卷 选择题(共27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敕造(chì) 逡巡(qūn) 炮烙(páo) 安步当车(dāng)
B.执拗(niù) 厢庑(wǔ) 氓隶(méng) 畏葸不前(xǐ)
C.躯壳(ké) 间或(jiàn) 拖累(lěi) 余勇可贾(gǔ)
D.阿谀(yú) 太监(jiān) 忖度(cǔn) 抛头露面(lòu)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厮打 亲和力 嘻闹 既往不究
B.聒躁 壁上观 寒暄 推心至腹
C.诡秘 冷不防 遐想 放诞无礼
D.偏僻 一滩血 烟蔼 张皇失措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12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镖,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B.古往今来,历览治乱兴衰史实,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始终是政治家们梦寐以求、趋之若鹜的目标,也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
C.我们一直致力于这个新的实验,但却屡试不爽,结果都不能让人满意。
D.小明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听到胡同里沸反盈天,家里人急忙跑出去看个究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用油的管理力度。
B.“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C. 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D.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
《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林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
《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宇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宇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痛史。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读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这里有几分忏悔、反思、不平,有几分无奈、自嘲、自傲。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语并非《红楼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不能补天亦不能自由行动的顽石的伤心哀叹,而是作者的愤世之语、牢骚之语,是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的伤心之语,是冷眼观世、白眼看人的狂傲之语,是洞察古今、彻悟人生的佛道之语。总之,《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
5.下面关于“忧世乐天”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熙载认为,诗人的忧伤与快乐超过普通人,“忧世乐天”是诗人本来就具有的情怀。
B.鲁迅认为宝玉喜聚,又是独自领会“悲凉之雾”的人,他的身上反映了“忧世乐天”的诗人性情。
C.《红楼梦》里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
D.“忧世乐天”是对立统一的,宝玉、黛玉展现出的不同精神,实质上构成了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
6.“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对此句含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此句看似顽石之语,实则为曹雪芹的内心表白,是曹雪芹对世态的不满与憎恶愤恨的情感表露。
B.此句表面上充满自怨自艾,实际上却是反映了曹雪芹狂傲的性情,即对俗世俗人持冷蔑的态度。
C.此句说曹雪芹认为自己没有才能济世,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只好坠入红尘,虚度流年。
D.此句寓含佛道色彩,是曹雪芹历经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对古今红尘的洞察,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张岱的《陶庵梦忆·自序》读来让人觉得心绪苍凉,话语沉痛,是因为两位作家人生经历完全相同。
B.林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足可见出她的内心有许多哀怨不平之气。
C.林黛玉是曹雪芹半生中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形象化身之一,作者写林黛玉,无非是想借助她来表达痛悼红颜的悲慨之情。
D.“离恨天”,“灌愁海”等名目、“元”“迎”“探”“惜”等谐音、“绛珠”“紫鹃”的寓意都证明《红楼梦》是一曲悲歌。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9题。(6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赵,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②后令。”将战,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候:哨兵,侦察兵。②胥:等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鼓噪勒兵 勒:统率,率领
B.秦伐赵,军于阏与 军:军队
C.赵奢曰:“内之” 内:通“纳”
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 意:料想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又召乐乘而问焉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①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①有以军事谏者死 ②以防不测
D.①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123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4分)
译: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4分)
译:
四、诗歌鉴赏与默写(1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的?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12.补写下列语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
(3)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登高》的颔联是: , 。
(5)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五、文学作品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14.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6分)
答:
15.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分)
答:
16.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8分)
答:
六、语言运用题(16分)
17.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翠柳迎春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桃李满目 座凝香 千峰绿 万山金 春绣锦
农家新春对联: ,
教师办公室对联: ,
18. 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假如生命是花,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假如生命是树,我要把生命之根,一心一意扎向大地深处;
, , 。
19.用三个连续的短句完整地表达下面这个长句的内容(可增删个别词语)(3分)
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否决了该州州务卿哈里斯提出的要求阻止在民主党选民占多数的棕榈滩等三个县重新进行人工计票的讼诉请求。
(1)
(2)
(3)
七.作文
20.请以“____更重要”为题写作文。(60分)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④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卷纸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译文(1)
(3分)
(2)
(5分)
四、诗歌鉴赏与默写(14分)
11.(1)
(4分)
(2)
。(4分)
12.补写下列语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李白《蜀道难》)
(2 (杜甫《秋兴八首》)
(3) (李商隐《锦瑟》)
(4) , (杜甫《登高》的颔联)
(5) (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
13、( )( )(5分)
14、
(6分)
15、
(6分)
16、意图:
(4分)
学习:
(4分)
六、语言运用题(17分)
17.农家新春对联: ,
教师办公室对联: , (每句1分,共4分)
18(6分)
, ,
。
19.(6分)
(1)
(2)
(3)
语文参考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