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一、秦的暴政
1.(2018七上·丹徒期末)从修建骊山墓、阿房宫、长城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暴政突出表现在( )
A.繁重的徭役 B.很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都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这是秦的暴政的突出的表现之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2.(2017七上·江门月考)“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
【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再加上修长城等。每年服役的超过300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人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修建阿房宫等建筑,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
A项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符合题意。
B项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不符合史实,因此不符合题意。
C项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不符合史实,阿房宫是秦朝修建的新朝宫,因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2017七上·武威月考)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人民为了赶时髦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其原因是秦国主张以法之国,商殃变法后,实行连坐、腰斩酷刑,例如犯一点小错误,不是砍手就是砍腿。说明了秦朝法律的残暴。选B项。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4.(2018七上·高邮月考)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
②繁重的徭役
③繁重的兵役
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秦始皇的统治时期,出现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的现象;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刑法极其严酷。因此,这些都是秦朝暴政的表现。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秦朝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本题难度适中。
5.(2017七上·西宁月考)“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
【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赋税繁重,刑法严酷,社会矛盾尖锐,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秦朝速亡的原因有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因此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推行郡县制。
二、陈胜、吴广起义
6.(2018七上·齐齐哈尔开学考)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
B.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败,而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项羽起义,所以不正确的D项,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来回答,难度不大。
7.(2018七上·兴化期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这次大起义发生在(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
【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农民陈胜、吴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农民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8.(2018七上·高邮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施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而统一度量衡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③错误,A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原因、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9.(2018九上·仪征期末)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
A.楚汉之争 B.陈胜吴广起义
C.城濮之战 D.黄巾军大起义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所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0.(2018七上·金水期末)小文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两个关键信息,那么出现的搜索结果涉及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齐桓公、管仲 B.陈胜、吴广
C.刘邦、项羽 D.秦孝公、商鞅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 秦朝统治残暴,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被迫起义。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知识,较为简单。抓住信息“公元前209年”、“大泽乡”是解题的关键,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三、楚汉之争
11.(2017七上·江门月考)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象棋是日常人们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表示了两军对垒的现象,秦末农民起义后期,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最后垓下之战,刘邦打败了项羽,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史称楚汉之争。
A项秦统一六国是战国后期的统一战争,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楚汉之争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是东汉末期的战争,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淝水之战是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因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楚汉之争的史实的识记。
12.(2018七上·无为月考)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都发生在秦朝灭亡和汉朝建立之间的楚汉之争的时代。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鸿门谢罪是 刘邦先进入关中,项羽听人说刘邦想独占关中称王,就准备进攻刘邦,刘邦那会兵力十万,项羽四十万,不是对手。刘邦就到项羽驻军的地方谢罪解释那 是谣传。四面楚歌是楚汉之争的最后阶段,项羽溃败到垓下被汉军包围,汉军唱楚国的歌,动摇项羽军心,项羽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
A项春秋争霸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不符,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战国称雄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不符,因此不符合题意。
C项秦灭六国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不符,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楚汉之争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13.(2017七上·东台月考)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魏、赵之间的战争;
B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争;
C项是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战争;
D项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楚汉之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2017七上·武威月考)成语典故生动形象,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历史。下列帝王与历史典故“鸿门宴”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汉高祖 B.秦始皇 C.齐桓公 D.汉武帝
【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秦末,项羽进军关中,驻扎鸿门,项羽设宴招待刘邦,项羽谋士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后来,范增召壮士项庄,舞剑助兴,意在杀死汉王刘邦。项庄被刘邦收买的项伯挡住,无法下手,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鸿门,这个故事称为鸿门宴。A符合题意;
应为发生在秦末,B不合题意;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不是帝王,C不合题意;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武帝是刘邦之后的继位者。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起义。本题难度适中。
15.(2017七上·太湖期中)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善于用人
C.军事力量强大 D.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楚汉之争中,刘邦以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注重约法三章,收揽民心,善用人才。使自己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刘邦的军队在垓下打败项羽。项羽自刎,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ABD都是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不合题意;经过刘邦的一系列措施,军事力量逐渐由弱变强,C是结果,不是拥有的条件,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楚汉之争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楚汉之争的时间。
四、材料探究
16.(2018七上·泗洪期末)某校七年级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木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奋起抗战片】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坡下歌》
(1)秦始皇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2)图一中人物在哪里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3)图2与图3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答案】(1)赋税沉重、徭役、劳役繁重、刑罚残酷。
(2)大泽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刘邦、率军直攻咸阳,秦统治者投降;项羽、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
(4)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城下,项羽失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建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的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的暴政表现在:赋税沉重;徭役、劳役繁重;刑罚残酷。
⑵根据图一“陈胜、吴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因此,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其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⑶根据图二“刘邦”图三“项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图二“刘邦”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率军直攻咸阳,迫使秦统治者投降;图三“项羽”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
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这场历时4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由此可知,“楚汉之争”的结局是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城下,项羽失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原因、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7.(2017七上·临西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的处治。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什么?此人,后来有什么壮举?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答案】(1)反映的是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可知,这反映了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由材料二“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可知,这反映了刑法残酷。
(2)依据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句话是陈胜说的。为了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陈胜说了这句话,后来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
【点评】(1)历史现象类,考查秦朝的统治,根据材料中的“秦朝赋税、在外服役者、徭役,刑法”等信息组织答案。
(2)历史人物类,考查对陈胜的了解,材料中的话是陈胜为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这是我们文言文学习过的,这句话很重要。
(3)历史原因类,考查对大泽乡起义的了解,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18.(2017七上·江津月考)观察下图《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回答问题。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上图没有涉及到的,请填“C”。
(1)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
(2)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有陈胜、吴广军和项羽军、刘邦军。
(3)陈胜、吴广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进攻到戏。
(4)参加的巨鹿之战主要是陈胜、吴广的军队。
(5)三支农民起义军队最后都攻入了咸阳。
【答案】(1)C。
(2)A。
(3)A。
(4)B。
(5)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1)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图中没有涉及到,故填“C”。
(2)依据图表信息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有陈胜、吴广军和项羽军、刘邦军。故填“A”。
(3)依据图表信息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进攻到戏。故填“A”。
(4)依据图表信息可知,参加的巨鹿之战主要是项羽的军队。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故填“B”。
(5)依据图表信息可知,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故填“B”。
故答案为:(1)C。(2)A。(3)A。(4)B。(5)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判断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一、秦的暴政
1.(2018七上·丹徒期末)从修建骊山墓、阿房宫、长城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暴政突出表现在( )
A.繁重的徭役 B.很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2.(2017七上·江门月考)“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
3.(2017七上·武威月考)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人民为了赶时髦
4.(2018七上·高邮月考)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
②繁重的徭役
③繁重的兵役
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7七上·西宁月考)“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
二、陈胜、吴广起义
6.(2018七上·齐齐哈尔开学考)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
B.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7.(2018七上·兴化期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这次大起义发生在(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
8.(2018七上·高邮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8九上·仪征期末)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
A.楚汉之争 B.陈胜吴广起义
C.城濮之战 D.黄巾军大起义
10.(2018七上·金水期末)小文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两个关键信息,那么出现的搜索结果涉及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齐桓公、管仲 B.陈胜、吴广
C.刘邦、项羽 D.秦孝公、商鞅
三、楚汉之争
11.(2017七上·江门月考)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2018七上·无为月考)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13.(2017七上·东台月考)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14.(2017七上·武威月考)成语典故生动形象,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历史。下列帝王与历史典故“鸿门宴”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汉高祖 B.秦始皇 C.齐桓公 D.汉武帝
15.(2017七上·太湖期中)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善于用人
C.军事力量强大 D.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四、材料探究
16.(2018七上·泗洪期末)某校七年级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木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奋起抗战片】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坡下歌》
(1)秦始皇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2)图一中人物在哪里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3)图2与图3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17.(2017七上·临西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的处治。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什么?此人,后来有什么壮举?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18.(2017七上·江津月考)观察下图《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回答问题。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上图没有涉及到的,请填“C”。
(1)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
(2)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有陈胜、吴广军和项羽军、刘邦军。
(3)陈胜、吴广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进攻到戏。
(4)参加的巨鹿之战主要是陈胜、吴广的军队。
(5)三支农民起义军队最后都攻入了咸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都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这是秦的暴政的突出的表现之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再加上修长城等。每年服役的超过300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人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修建阿房宫等建筑,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
A项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符合题意。
B项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不符合史实,因此不符合题意。
C项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不符合史实,阿房宫是秦朝修建的新朝宫,因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其原因是秦国主张以法之国,商殃变法后,实行连坐、腰斩酷刑,例如犯一点小错误,不是砍手就是砍腿。说明了秦朝法律的残暴。选B项。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秦始皇的统治时期,出现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的现象;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刑法极其严酷。因此,这些都是秦朝暴政的表现。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秦朝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赋税繁重,刑法严酷,社会矛盾尖锐,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秦朝速亡的原因有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因此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推行郡县制。
6.【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败,而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项羽起义,所以不正确的D项,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来回答,难度不大。
7.【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农民陈胜、吴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农民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施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而统一度量衡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③错误,A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原因、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所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 秦朝统治残暴,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被迫起义。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知识,较为简单。抓住信息“公元前209年”、“大泽乡”是解题的关键,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11.【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象棋是日常人们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表示了两军对垒的现象,秦末农民起义后期,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最后垓下之战,刘邦打败了项羽,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史称楚汉之争。
A项秦统一六国是战国后期的统一战争,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楚汉之争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是东汉末期的战争,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淝水之战是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因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楚汉之争的史实的识记。
12.【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都发生在秦朝灭亡和汉朝建立之间的楚汉之争的时代。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鸿门谢罪是 刘邦先进入关中,项羽听人说刘邦想独占关中称王,就准备进攻刘邦,刘邦那会兵力十万,项羽四十万,不是对手。刘邦就到项羽驻军的地方谢罪解释那 是谣传。四面楚歌是楚汉之争的最后阶段,项羽溃败到垓下被汉军包围,汉军唱楚国的歌,动摇项羽军心,项羽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
A项春秋争霸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不符,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战国称雄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不符,因此不符合题意。
C项秦灭六国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不符,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楚汉之争和“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13.【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魏、赵之间的战争;
B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争;
C项是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战争;
D项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楚汉之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秦末,项羽进军关中,驻扎鸿门,项羽设宴招待刘邦,项羽谋士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后来,范增召壮士项庄,舞剑助兴,意在杀死汉王刘邦。项庄被刘邦收买的项伯挡住,无法下手,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鸿门,这个故事称为鸿门宴。A符合题意;
应为发生在秦末,B不合题意;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不是帝王,C不合题意;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武帝是刘邦之后的继位者。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起义。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楚汉之争中,刘邦以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注重约法三章,收揽民心,善用人才。使自己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刘邦的军队在垓下打败项羽。项羽自刎,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ABD都是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不合题意;经过刘邦的一系列措施,军事力量逐渐由弱变强,C是结果,不是拥有的条件,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楚汉之争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楚汉之争的时间。
16.【答案】(1)赋税沉重、徭役、劳役繁重、刑罚残酷。
(2)大泽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刘邦、率军直攻咸阳,秦统治者投降;项羽、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
(4)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城下,项羽失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建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的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的暴政表现在:赋税沉重;徭役、劳役繁重;刑罚残酷。
⑵根据图一“陈胜、吴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因此,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其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⑶根据图二“刘邦”图三“项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图二“刘邦”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率军直攻咸阳,迫使秦统治者投降;图三“项羽”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
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这场历时4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由此可知,“楚汉之争”的结局是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城下,项羽失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原因、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1)反映的是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可知,这反映了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由材料二“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可知,这反映了刑法残酷。
(2)依据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句话是陈胜说的。为了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陈胜说了这句话,后来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
【点评】(1)历史现象类,考查秦朝的统治,根据材料中的“秦朝赋税、在外服役者、徭役,刑法”等信息组织答案。
(2)历史人物类,考查对陈胜的了解,材料中的话是陈胜为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这是我们文言文学习过的,这句话很重要。
(3)历史原因类,考查对大泽乡起义的了解,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18.【答案】(1)C。
(2)A。
(3)A。
(4)B。
(5)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1)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图中没有涉及到,故填“C”。
(2)依据图表信息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有陈胜、吴广军和项羽军、刘邦军。故填“A”。
(3)依据图表信息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进攻到戏。故填“A”。
(4)依据图表信息可知,参加的巨鹿之战主要是项羽的军队。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故填“B”。
(5)依据图表信息可知,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故填“B”。
故答案为:(1)C。(2)A。(3)A。(4)B。(5)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判断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