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6 14:39:1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南通)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鋦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色三百里,在敌后战场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篇章。从斗争的主要目标来看,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D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锯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笆三百里”可知,从斗争的主要目标来看,这一斗争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A项是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C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挖断公路”是破坏交通路线,而百团大战也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目标一致。
2.(2017八上·连城月考)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②《血站台儿庄》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可排除,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战的事例,不要混淆。
3.(2018八下·井陉矿开学考)《太行山上》、《血战台儿庄》、《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再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历程。这些影片取材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题目中的教育影片的内容有太行山、台儿庄、狼牙山等涉及的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 ,所以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有关键词“台儿庄”,由此联想到1938年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
4.(2018八下·武邑开学考)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南昌 B.延安 C.西安 D.瑞金
【答案】B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2018八上·金堂期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
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答案】D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聚和发展了人们抗日力量。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抗击了侵华的大量日、伪军,发动局部反攻,并取得一系列胜利,其作用是任何政治力量不可比的。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抗战属于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属于敌后战场。
6.(2018八上·苏州期末)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北京 C.延安 D.西柏坡
【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信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解题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7.(2018八上·吴中期末)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A.全民族抗战 B.正面战场抗战
C.敌后战场抗战 D.八路军抗战
【答案】A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淞沪会战”,“地道战”,“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属于正面战场抗战;而地道战、百团大战都是敌后战场抗战,有国民党抗战,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战;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全民族抗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战的事例,不要混淆。
8.(2018八上·安徽月考)为了发展生产,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采取的举措是(  )
A.没收地主土地 B.允许土地买卖
C.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D.开展生产自救
【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发展生产,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采取的举措是减租减息政策和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政策为战胜困难,巩固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9.(2017八上·临清月考)观察如图,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  )
A.共产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D.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漫画信息:游击战可知,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全面抗战以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以小规模的伏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抗击日军。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全面抗战以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10.(2018八上·安徽月考)它是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它”是(  )
A.台儿庄 B.上海 C.长沙 D.延安
【答案】D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成为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1931-1945年,日本发动了长约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势力一再美化、歪曲、否认侵华战争,隐瞒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发表错误言论等。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1)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列举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列举两例)
(2)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东制造的侵华事变的名称各一个。
(3)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
(4)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答案】(1)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通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等。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指挥者:彭德怀。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两国关系密切,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通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促进了两国的文化往来,有利于互相学习和融合。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了中国东北,造成东三省沦陷,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侵略了中国华北地区,造成北京天津沦陷,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1938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台儿庄战役,由李宗仁领导,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发动百团大战,由彭德怀领导,是抗战以来第一次主动出击日本的战役。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关系中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2)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东制造的侵华事变的名称。(3)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部编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南通)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鋦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色三百里,在敌后战场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篇章。从斗争的主要目标来看,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2017八上·连城月考)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8八下·井陉矿开学考)《太行山上》、《血战台儿庄》、《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再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历程。这些影片取材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2018八下·武邑开学考)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南昌 B.延安 C.西安 D.瑞金
5.(2018八上·金堂期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
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6.(2018八上·苏州期末)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北京 C.延安 D.西柏坡
7.(2018八上·吴中期末)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A.全民族抗战 B.正面战场抗战
C.敌后战场抗战 D.八路军抗战
8.(2018八上·安徽月考)为了发展生产,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采取的举措是(  )
A.没收地主土地 B.允许土地买卖
C.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D.开展生产自救
9.(2017八上·临清月考)观察如图,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  )
A.共产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D.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10.(2018八上·安徽月考)它是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它”是(  )
A.台儿庄 B.上海 C.长沙 D.延安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1931-1945年,日本发动了长约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势力一再美化、歪曲、否认侵华战争,隐瞒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发表错误言论等。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1)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列举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列举两例)
(2)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东制造的侵华事变的名称各一个。
(3)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
(4)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锯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笆三百里”可知,从斗争的主要目标来看,这一斗争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A项是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C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挖断公路”是破坏交通路线,而百团大战也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目标一致。
2.【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②《血站台儿庄》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可排除,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战的事例,不要混淆。
3.【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题目中的教育影片的内容有太行山、台儿庄、狼牙山等涉及的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 ,所以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有关键词“台儿庄”,由此联想到1938年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
4.【答案】B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D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聚和发展了人们抗日力量。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抗击了侵华的大量日、伪军,发动局部反攻,并取得一系列胜利,其作用是任何政治力量不可比的。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抗战属于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属于敌后战场。
6.【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信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解题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7.【答案】A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淞沪会战”,“地道战”,“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属于正面战场抗战;而地道战、百团大战都是敌后战场抗战,有国民党抗战,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战;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全民族抗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战的事例,不要混淆。
8.【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发展生产,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采取的举措是减租减息政策和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政策为战胜困难,巩固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9.【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漫画信息:游击战可知,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全面抗战以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以小规模的伏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抗击日军。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全面抗战以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10.【答案】D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成为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1.【答案】(1)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通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等。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指挥者:彭德怀。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两国关系密切,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通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促进了两国的文化往来,有利于互相学习和融合。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了中国东北,造成东三省沦陷,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侵略了中国华北地区,造成北京天津沦陷,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1938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台儿庄战役,由李宗仁领导,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发动百团大战,由彭德怀领导,是抗战以来第一次主动出击日本的战役。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关系中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2)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东制造的侵华事变的名称。(3)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