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后作业: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后作业: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14: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球航路的开辟
1.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财主富豪,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这场热潮出现的根本动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们对财富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C.教会对探险推动 D.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有学者指出,15世纪上半叶,垄断东方贸易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15世纪中期以后,威尼斯垄断了东地中海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该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A.“商业危机”的影响 B.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
C.“地圆学说”的推动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17世纪欧洲《海军手册》的前言提及:他们可以不知道整个地球是什么样的,但至少应该知道奥斯曼帝国和其邻国之间的地图。这样,他们在率军征战时,才能根据知识向前推进。该前言强调(  )
A.开辟新航路的意义重大 B.认识世界地理并不重要
C.推进海外扩张十分必要 D.掌握地图科学的重要性
4.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新航路则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北美等地的航路。二者同属于( )
A.文明交汇之路 B.商贸互惠之路 C.友好交往之路 D.殖民扩张之路
5.“1487年7月,王上派遣了一支探险船队,去寻找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的航路。……船队向东航行了好几天后,他们果然又看见了陆地的影子,不久就抵达莫塞尔湾。”对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此次航海的负责人是迪亚士
②“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
③1487年的航行最终到达印度
④航海活动带有殖民扩张色彩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验证了“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7.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一书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 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C.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开始形成 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8.1492年,西班牙国王终于同意支持哥伦布,二者签订了协议,其中有: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这可以用来( )
A.说明远航的殖民性 B.揭示寻找亚洲的经济动因
C.研究各地和平交往 D.论证哥伦布企图独立建国
9.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据此可知,作者认为新航路开辟(  )
A.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 B.加速了商贸中心的转移
C.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D.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0.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影响中不包括( )
A.西、葡两国实现了资本的积累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
11.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 )
A.人文主义思想已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根本动因”是经济方面,联系所学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故选A;这是社会因素,排除B;这是宗教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这是客观条件,排除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答案:B
解析:“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竟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正确; 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ACD。综上所述,此题应选B。
3.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可以不知道整个地球是什么样的能根据知识向前推进”可得出地图知识对于对外征战十分重要,D项正确;根据“他们可以不知道整个地球是什么样的”可知,材料并没有强调开辟新航路的意义重大,排除A项认识世界很重要,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图知识,而不是对外扩张的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西方开辟的新航路都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汇。但新航路的开辟并非“互惠”和“友好”之路,而是建立在对非洲、美洲人民掠夺的基础上的,丝绸之路才是“商贸互惠”和“友好交往”之路。A符合题干要求,其他选项都不正确。故选:A。
5.答案:A
解析:根据“1487年”、“寻找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的航路”、“不久就抵达莫塞尔湾”等信息结合所学判断可知是迪亚士抵达好望角的航行,①符合题意;支持迪亚士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所以“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②符合题意;迪亚士最终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没有达到印度,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③错误;迪亚士的远航带有殖民扩张色彩,④正确。故选C,排除ABD。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故A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B错误;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故C错误;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开辟了通往非洲南端的好望角,B项正确;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但是并非最早进入印度洋,A项排除;东西方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C项排除;发现美洲新大陆与哥伦布航海有关,D项排除。故选B。
8.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班牙支持哥伦布远航,但前提是西班牙是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统治者,甚至官员任命也由西班牙国王负责,这说明哥伦布的远航具有殖民性,故选A;材料未涉及到经济动因,故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哥伦布远航是为了和平交往,且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国王将任命哥伦布为总督和省长,不能体现哥伦布有独立建国的企图,故排除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影响是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而且不是主要影响,应排除。故选C。
12.答案:C
13.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方面: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
(2)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启示: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