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12 09: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采用了五声音阶,风格与中国歌曲非常相似。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在“咚咚”和“嗵嗵”下面,分别添加了跺脚与拍手的声势,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强弱”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大鼓、小军鼓、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着《大鼓和小鼓》的伴奏音乐拍手进教室,拍手的力度随教师的示范强弱变化。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通过模仿力度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课的知识点做铺垫)
知识“声音的强弱”
1、导入:同学们在刚刚进教室的时候,你拍手的声音有变化吗?
2、现在同学们听一听下面老师要播放的这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强弱不同的声音,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4、这样强弱不同的声音,在音乐中有它自己的名字和符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个新朋友。
5、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出力度记号“f”强 “p”弱,让学生认识了解。
6、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比一比哪个组设置的情景多且声音强弱表现恰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模仿、创编中充分感受表现声音的强弱,认识力度记号,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一)感受体验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乐器朋友,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教师出示大鼓和小军鼓并按节奏敲击,大鼓:你 好!小鼓:你们 好!)
2、教师再次演奏大鼓和小鼓,学生聆听,说一说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请学生边模仿敲击边按照节奏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4、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日本儿歌《大鼓和小鼓》,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现在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用声势表现歌曲吧,当你听到“咚咚”的时候,请跺脚,当你听到“嗵嗵嗵”的时候,请拍手。
6、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听一听大鼓和小鼓分别用什么方式来演奏的?
7、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名小小演奏家,带着欢快的情绪随着歌曲擂起大鼓,敲起小鼓吧。
8、请学生听着歌曲边模仿敲击大鼓和小鼓,边列队行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鼓和小鼓的不同节奏和力度。带着问题聆听歌曲,用声势和动作模仿表现歌曲,在感受体验中反复聆听歌曲的旋律,使学生轻松学会歌曲。)
(二)学唱歌曲
1、请学生随着歌曲范唱轻声跟唱。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
2、教师和学生进行接龙演唱,学生唱“咚咚”和“嗵嗵”教师唱其他部分,并用手势的高低帮助学生唱准大鼓和小鼓相差八度的音高。
3、男女生接龙演唱,男生唱大鼓部分,女生唱小鼓部分。
3、请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时,声音像拍小皮球一样有弹性。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寻找生活与音乐的关联,帮助学生更轻松愉悦的掌握新知。)
(三)表现歌曲
1、教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强弱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2、请学生边唱歌曲,边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
3、请学生分小组边唱歌边列队行进变化。
(设计意图:在学生们的探究合作、体验感受、表演中让歌曲重难点得到解决)
四、音乐拓展
1、教师简述音乐作品《惊愕交响曲》的由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2、学生聆听海顿的音乐作品《惊愕交响曲》感受音乐中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音乐的拓展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到音乐中力度丰富的变化。)
五、小结
同学们,音乐中力度的变化可以让歌曲乐曲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现在就让我们用歌声和不同的强弱力度再次演唱《大鼓和小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