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题“有话可说” (课件 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说理题“有话可说” (课件 1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11 21: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说理题“有话可说”
1.认识说理题
工作回顾
中考真题
[浙江省宁波市2021年中考科学试卷,第30题]
30.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1)一根轻质硬棒AB,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现在硬棒AB上施加两个力F1和F2 ,O点到F1和F2的作用线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小宁认为,只要满足F1×d1=F2×d2 , 则硬棒AB一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你认为小宁的想法正确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在“动滑轮”实验中,小宁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结论: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F小于物重G。小宁思考后认为,即使不计摩擦和绳重,上述结论要成立,物重G和动滑轮重G动之间也必须满足一定条件。请你说出这一条件,并予以证明。
[浙江省宁波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第29题]
29.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
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请回答:
(1)如图所示为实验步骤③得到的细铁屑分布情况。请你在答题卷对应的
位置上画出经过A点的磁感线。
(2)实验步骤②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而步驟③中轻敲玻璃板“力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上述原因分别是什么
[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中考科学试卷,第28题]
28.在《空气的存在》一课中,教材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活动:“用粗铁丝做的夹子夹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许水。然后对易拉罐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时,把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观察现象。”如果实验现象能成为空气存在的证据,活动中应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认识说理题
说理题是一类需要同学们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科学知识,使用较多科学语言(文字或科学公式等),并且运用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顺序来阐述、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综合性试题。
工作回顾
中考真题
概念
1.认识说理题
工作回顾
中考真题
概念
考查目标
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说理过程既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及相关信息的过程,
又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真正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类试题。
说理题是一类需要同学们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科学知识,使用较多科学语言(文字或科学公式等),并且运用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顺序来阐述、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综合性试题。
2. 实战说理题
工作回顾
实战演练
她的长发为什么会向上扬起?
站在泡沫塑料板上的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壳,女孩的长发会向上扬起。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2. 实战说理题
工作回顾
实战演练
她的长发为什么会向上扬起?
站在泡沫塑料板上的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壳,女孩的长发会向上扬起。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易错环节
1.审题不清,没有紧扣题目要求,漏掉关键信息。
2.科学知识、原理不清,“对不上号”。
3.表述不清,机械重复、过于简单,“答不对题”。
2. 实战说理题
工作回顾
实战演练
她的长发为什么会向上扬起?
站在泡沫塑料板上的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壳,女孩的长发会向上扬起。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易错环节
解题方法
1.找“信息”:弄清题干中关键信息,如现象、操作等。
2.找“关联”:与关键信息关联的科学原理、概念、公式等。
3.简作答:梳理关联点逻辑,简明扼要作出回答。
1.审题不清,没有紧扣题目要求,漏掉关键信息。
2.科学知识、原理不清,“对不上号”。
3.表述不清,机械重复、过于简单,“答不对题”。
2. 实战说理题
工作回顾
实战演练
她的长发为什么会向上扬起?
站在泡沫塑料板上的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壳,女孩的长发会向上扬起。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现象或操作 科学知识或原理
站在泡沫塑料板
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壳
长发会向上扬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泡沫塑料绝缘,静电不会被导走
球壳带电,接触起电,头发带上同种电荷
3. 挑战说理题
工作回顾
实战演练
现有一圆柱形玻璃瓶,装满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甲),另有一张写着字母“F”的白纸(如图
乙)。把白纸放在玻璃瓶后面适当位置,眼睛透
过玻璃瓶观察到了字母“F”的像是水平方向颠倒、
竖直方向不颠倒,且在水平方向比白纸上的字母
“F”大,竖直方向上大小不变(如图丙)。
(1)请分析说明像的产生原因。
(2)若将白纸远离玻璃瓶,请描述观察到字母“F”的像随白纸移动距离的变化情况。
(2)白纸远离玻璃瓶,像在竖直方向的大小和方向仍不变;水平方向颠倒且逐渐缩小。
现象或操作 科学知识或原理
竖直方向相当于玻璃砖,像的方向、大小不变
水平方向颠倒,像变大
竖直方向不颠倒,大小不变
水平方向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在f~2f之间,像在水平方向颠倒且放大
2. 实战说理题
工作回顾
实战演练
将新打开盖子的饮料盒中的果汁倒入杯中时,经常会出现果汁流出断断续续的现象,甚至还会撒出来溅到身上。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打开盖子后,采用图中甲、乙哪种方式倒果汁会更容易?请运用物理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运用图像辅助说理
研究对象 科学知识或原理 现象
瓶内气压+液体压强>外界大气压
瓶内气压+液体压强<外界大气压
随着液体减少,瓶内气压变小,液体压强变小
甲方式,
瓶口的液面
乙方式,
瓶口的液面
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气压变大
果汁流出
果汁停止流出,有气泡进入瓶中
果汁又流出,周而复始,断断续续
外界空气和壶内部气体通过液体上方的渠道连通,内外基本不存在压强差
稳定的流出
2. 实战说理题
工作回顾
自主挑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较小的导体,其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强。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是甲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R2是乙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它们的横截面积相同,长度分别为L1、L2且L1>L2。闭合开关S后,观察到电流表A1的示数I1大于电流表A2的示数I2。请分析并判断甲、乙两种材料导电性能的强弱。
实验现象、条件或结论 科学知识或原理
将甲材料的电阻丝的长度减小至L2,则其电阻减小为R1′,R1′<R1
电流表A1的示数I1大于电流表A2的示数I2
它们的横截面积相同,长度分别为L1、L2且L1>L2
并联电路中R1′<R2可得I1′>I2
所以甲材料的导电性较强
当甲乙两种材料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等时,R1′<R2
并联电路中I1>I2所以R1<R2
答:因为并联电路中I1>I2,所以R1<R2;若只是将甲材料的电阻丝的长度减小至L2,则其电阻减小为R1′,R1′<R1;即当甲乙两种材料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等时,R1′<R2,可以得出I1′>I2,所以甲材料的导电性较强。
2. 实战说理题
易错环节
解题方法
1.找“信息”:弄清题干中关键信息,如现象、操作等。
2.找“关联”:与关键信息关联的科学原理、概念、公式等。
3.简作答:梳理关联点逻辑,简明扼要作出回答。
1.审题不清,没有紧扣题目要求,漏掉关键信息。
2.科学知识、原理不清,“对不上号”。
3.表述不清,机械重复、过于简单,“答不对题”。
1.紧扣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答几问,千万不要漏掉关键信息。
2.重点、醒目呈现出关联的科学知识、原理,表述时可用表格、公式、图像、直角系坐标等。
夺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