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2. 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理清文章脉络,由叙事进入写景进而抒情,最后引发议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3. 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三课时
活动探究。
探究一:文中记叙了哪些物,哪些事,哪些景,哪些人?
【物】岳阳楼、洞庭湖(无岳阳楼的描写)
明确:物是一种物体,看的见,摸得着;景是物体的一种美观,是人心灵所感受到的。
思考:文题《岳阳楼记》却无岳阳楼的描写,为什么?
链接写作背景:
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事】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思考:(1)“谪”“通”和“兴”分别写出了什么?
“谪”写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而“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2)写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是哪句?有什么作用?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增加其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后文作伏笔。
【景】2~4段。
1.请大家仔细地品读一下,文章第二段哪个词能概括洞庭湖的景色呢?
“大观”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美景有哪些?
气势非凡
宽阔无边
湖光山色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
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哪句?
北通巫峡,南极萧湘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由景入情)
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6.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以第三段为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第三段,勾画出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同时作者是如何渲染气氛的……
明确: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猿啼”,每一种景物都带着愁苦的色彩。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加以渲染的呢?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7.还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日星”“山岳”“樯”“楫”等这些景物本身并没有感彩,可是作者又是如何渲染的呢?用了“隐曜”“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于是把这些没有特殊感彩的景物也带上了浓重的愁苦的色彩。这样让我们感受到写愁苦之景真是悲情毕现。
8.写这一段有何作用?
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埋下伏笔。
方法总结: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1)选取典型性景物并加以渲染。
(2)非典型性景物配以表现力强的词语加以修饰。
接下里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教给同学们的方法,小组讨论,自己赏析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时间三分钟。
9.第四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何作用?
景明则喜。
用“至若”引出一幅晴明的画面:
第一句,写白天所见。
第二句,写夜晚所见,与第三段所写景物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派春光,色调明丽,为下文写“其喜洋洋”营造气氛。
第三句,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伏笔。
10.找出本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这组对偶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有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人】滕子京、范仲淹、迁客骚人、古仁人
探究二:文中通过记物、记事、记景、记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主张?(齐读第五段)
1.在《岳阳楼记》的最后部分,范仲淹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能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补充:“归”的古义是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三从四德,出嫁后就要听从于丈夫,与丈夫保持完全的一致。
2.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范仲淹“嫁”给他呢?谁能说说,这种人究竟指的是哪种人?
古仁人
3.古仁人是什么意思?在范仲淹的眼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标准呢?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标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
4.齐读这三句话。这是“古仁人之心”,那么本段话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古仁人之心是怎么得来的?
(比出来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求”是什么意思?“尝”是什么意思?这个“尝”字说明什么?
探求 曾经
说明这并不是范仲淹写这篇《岳阳楼记》时才有的想法,而是他一直在探求的一个结果。
●背景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入则为相 —— 范仲淹幼年丧父, 生活贫困, 发愤读书, 最终成为宋朝一代贤臣。范仲淹曾经在朝内做官,最高做到了参知政事。政治上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 直言敢谏,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开创了宋代“朝堂辩争”的议政之风。
出则为将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建义庄,将自家私田归义庄收管,将收益作为接济穷人的款项;他办义学,免费教育穷人的孩子。他参与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以后,也曾一度消沉,但很快就调整了心态,甚至还在担心同样被贬的政治盟友是否也会消极颓废。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是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出示滕子京的相关资料: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一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现实意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理想而奋斗。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2.学完课文,结合文段具体说说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抒情的融合。
写景
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
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和晴好天登楼所见的景色。
抒情
第4段紧跟着写景抒发迁客骚人登楼的感受。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相互映衬
议论
第5段议论兼有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5段“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
课堂总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啊!古人尚能以此为行为目标,我们现代人更应为之努力。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我们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去对待,就一定会出现另一番景象。
随堂练习
(一)阅读第二段,回答:
1. 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选文本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
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2.第② 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 ③ ④两段
构成了 关系。
壮阔、浩渺
总分
中考链接
(二)阅读三、四段,回答:
1.文段③④运用 手法,和_____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情感。
2.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____,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应注意分别读出________ 和 的语气语调。
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哀低沉
喜悦昂扬
感极而悲和喜气洋洋
对比
中考链接
3.“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
自己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描写
4.③④段中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先写“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并与之形成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1.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 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 )修辞方法,分别指( )和( )。
4.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阅读第5段,完成下面题目:
议论
有人
有时
或许
借代
在朝廷做官
不在朝廷做官
B
中考链接
5.请从③④段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
(2)“以己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 “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完成“积累拓展六”。
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
↓↓
↑↑
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暗 明
悲 喜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岳阳楼记》同步检测
(满分:9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填空。(14分)
(1)《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____》,是范仲淹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____________而写。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_____________》。
(2)古代的记是一种______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以下诗中各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请把有关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_______________, 。
龚自珍《已亥杂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谪守(zhé) 淫雨(yín) 朝晖夕阴(huī) B.皓月(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zhǐ)
C.骚人(sāo) 潜行(qiǎn) 薄暮冥冥(mínɡ) D.怒号(háo) 舟楫(jí) 心旷神怡(yí)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4.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得无异乎
6.下列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气象万千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沙鸥翔集 D.忧谗畏讥
7.下列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百废具兴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锦鳞游泳
8.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 (好景色) 滕子京谪朝晖夕阴 (日光)
B.谪守巴陵郡 (任太守) 百废具兴 (兴办)
C.南极潇湘 (尽) 薄暮冥冥 (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9.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3)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10.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2分)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1.下面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2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文言句式。(5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衔远山,吞长江……( )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5)吾谁与归?( )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过了两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扩建岳阳楼,并在楼上雕刻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是为了纪念被贬官的滕子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
B.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心神愉悦,受宠和受辱一并忘记,端着酒杯,迎着风,内心充满了喜悦。
理解:这句话集中展示了天气晴好之时登楼者超然洒脱和挥洒自如的喜悦心境,与上一段观景者的“览物之情”构成鲜明对比,一悲一喜之间人生境界尽出。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翻译:我尝试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理解:这句话表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与平常人不同,引出下文对古仁人思想境界的论述。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同道呢?
理解:范仲淹在展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之后,又赞扬了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与民同乐的思想,表达了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8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______________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3)至若春和景明 景:
(4)宠辱偕忘 宠: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文:
3.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4.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2)第5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文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4分)
比较阅读(18分)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去国怀乡( ) ②是进亦忧( )
③岂不诚大丈夫( ) ④往之女家(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独行其道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居天下之广居
C.得无异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顺为正者
3.翻译句子。(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下观”是古圣贤之道。范仲淹和孟子的“天下观”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一、
1.(1)《范文正公集》 重修岳阳楼 《渔家傲 秋思》(2)散文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仍护花。
2.C
3.A
4.D
5.D
6.D
7.D
8.C解析:C项的“极”应该是到达之意。“薄”意为“迫近”。
9.(1)百废俱兴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4)气象万千
10.B解析:“朝晖夕阴”是两个词并列结构,而“气象万千”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两者不能对应。
11.A
12.(1)判断句 (2)省略句 (3)状语后置 (4)定语后置 (5)宾语前置 反问句
13.B
二、(一)
1.(1)既然这样,那么 (2)雄伟景象 (3)日光 (4)荣耀。
2.(1)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3.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2分),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1分)。
5.C解析: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不同。
6.(1)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2)在抒写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时的深深忧虑,以此引发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共鸣。
(3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联系自身实际,言之合理即可。
(二)
1.离开;指在朝廷做官;真正的;同“汝”,你。
2.D。A:都是代词;B:都是助词“的”;C:都是疑问词“吗”;D:第一个“以”表目的,意思是“来”,第二个
“以”意思是“把”。
3.(1)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战争平息,天下太平。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天下置于自我之前,心系天下。孟子“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要注重个人修养,在得志时要努力造福百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2. 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理清文章脉络,由叙事进入写景进而抒情,最后引发议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3. 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三课时
一、活动探究
(一)探究一:文中记叙了哪些物,哪些事,哪些景,哪些人?
【物】岳阳楼、洞庭湖(无岳阳楼的描写)
明确:物是一种物体,看的见,摸得着;景是物体的一种美观,是人心灵所感受到的。
思考:文题《岳阳楼记》却无岳阳楼的描写,为什么?
链接写作背景:
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事】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思考:(1)“谪”“通”和“兴”分别写出了什么?
明确:“谪”写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而“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2)写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是哪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增加其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后文作伏笔。
【景】2~4段。
1.请大家仔细地品读一下,文章第二段哪个词能概括洞庭湖的景色呢?
明确:“大观”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美景有哪些?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光山色)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明确:北通巫峡,南极萧湘(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5.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哪句?
明确: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由景入情)
6.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以第三段为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第三段,勾画出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同时作者是如何渲染气氛的……
明确: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猿啼”,每一种景物都带着愁苦的色彩。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加以渲染的呢?
明确:“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7.还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日星”“山岳”“樯”“楫”等这些景物本身并没有感彩,可是作者又是如何渲染的呢?用了“隐曜”“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于是把这些没有特殊感彩的景物也带上了浓重的愁苦的色彩。这样让我们感受到写愁苦之景真是悲情毕现。
8.写这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埋下伏笔。
方法总结: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1)选取典型性景物并加以渲染。
(2)非典型性景物配以表现力强的词语加以修饰。
接下里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教给同学们的方法,小组讨论,自己赏析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时间三分钟。
9.第四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何作用?
明确:景明则喜。
用“至若”引出一幅晴明的画面:
第一句,写白天所见。
第二句,写夜晚所见,与第三段所写景物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派春光,色调明丽,为下文写“其喜洋洋”营造气氛。
第三句,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
作用: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伏笔。
10.找出本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明确:“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组对偶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有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人】滕子京、范仲淹、迁客骚人、古仁人
(二)探究二:文中通过记物、记事、记景、记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主张?(齐读第五段)
1.在《岳阳楼记》的最后部分,范仲淹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能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补充:“归”的古义是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三从四德,出嫁后就要听从于丈夫,与丈夫保持完全的一致。
2.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范仲淹“嫁”给他呢?谁能说说,这种人究竟指的是哪种人?
明确:古仁人。
3.古仁人是什么意思?在范仲淹的眼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标准呢?
明确: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标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
4.齐读这三句话。这是“古仁人之心”,那么本段话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古仁人之心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比出来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求”是什么意思?“尝”是什么意思?这个“尝”字说明什么?
明确:探求 曾经;说明这并不是范仲淹写这篇《岳阳楼记》时才有的想法,而是他一直在探求的一个结果。
●背景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入则为相 —— 范仲淹幼年丧父, 生活贫困, 发愤读书, 最终成为宋朝一代贤臣。范仲淹曾经在朝内做官,最高做到了参知政事。政治上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 直言敢谏,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开创了宋代“朝堂辩争”的议政之风。
出则为将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建义庄,将自家私田归义庄收管,将收益作为接济穷人的款项;他办义学,免费教育穷人的孩子。他参与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以后,也曾一度消沉,但很快就调整了心态,甚至还在担心同样被贬的政治盟友是否也会消极颓废。
出示滕子京的相关资料: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一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明确: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是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明确: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现实意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理想而奋斗。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2.学完课文,结合文段具体说说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抒情的融合。
写景: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和晴好天登楼所见的景色。
抒情:第4段紧跟着写景抒发迁客骚人登楼的感受。第5段“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
议论:第5段议论兼有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三、课堂总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啊!古人尚能以此为行为目标,我们现代人更应为之努力。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我们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去对待,就一定会出现另一番景象。
四、随堂练习(PPT)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完成“积累拓展六”。
3.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岳阳楼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能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指导: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读出感情和气势。
2.了解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的写作手法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4.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
【课中导读】
第三课时
一、活动探究
(一)探究一:文中记叙了哪些物,哪些事,哪些景,哪些人?
【物】岳阳楼、洞庭湖(无岳阳楼的描写)
明确:物是一种物体,看的见,摸得着;景是物体的一种美观,是人心灵所感受到的。
思考:文题《岳阳楼记》却无岳阳楼的描写,为什么?
链接写作背景:
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事】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思考:(1)“谪”“通”和“兴”分别写出了什么?
明确:
(2)写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是哪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景】2~4段。
1.请大家仔细地品读一下,文章第二段哪个词能概括洞庭湖的景色呢?
明确: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美景有哪些?
明确: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5.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哪句?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景入情)
6.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以第三段为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第三段,勾画出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同时作者是如何渲染气氛的……
明确: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猿啼”,每一种景物都带着愁苦的色彩。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加以渲染的呢?
明确:“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7.还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日星”“山岳”“樯”“楫”等这些景物本身并没有感彩,可是作者又是如何渲染的呢?用了“隐曜”“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于是把这些没有特殊感彩的景物也带上了浓重的愁苦的色彩。这样让我们感受到写愁苦之景真是悲情毕现。
8.写这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1)选取典型性景物并加以渲染。
(2)非典型性景物配以表现力强的词语加以修饰。
接下里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教给同学们的方法,小组讨论,自己赏析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时间三分钟。
9.第四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何作用?
明确:
10.找出本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滕子京、范仲淹、迁客骚人、古仁人
(二)探究二:文中通过记物、记事、记景、记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主张?(齐读第五段)
1.在《岳阳楼记》的最后部分,范仲淹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归”的古义是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三从四德,出嫁后就要听从于丈夫,与丈夫保持完全的一致。
2.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范仲淹“嫁”给他呢?谁能说说,这种人究竟指的是哪种人?
明确:____________
3.古仁人是什么意思?在范仲淹的眼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标准呢?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读上面三句话。这是“古仁人之心”,那么本段话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古仁人之心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
5.“求”是什么意思?“尝”是什么意思?这个“尝”字说明什么?
明确:
●背景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入则为相 —— 范仲淹幼年丧父, 生活贫困, 发愤读书, 最终成为宋朝一代贤臣。范仲淹曾经在朝内做官,最高做到了参知政事。政治上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 直言敢谏,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开创了宋代“朝堂辩争”的议政之风。
出则为将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建义庄,将自家私田归义庄收管,将收益作为接济穷人的款项;他办义学,免费教育穷人的孩子。他参与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以后,也曾一度消沉,但很快就调整了心态,甚至还在担心同样被贬的政治盟友是否也会消极颓废。
出示滕子京的相关资料: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一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明确: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明确:
2.学完课文,结合文段具体说说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抒情的融合。
写景:第____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第3、4两段分别写_________和__________登楼所见的景色。
抒情:第4段紧跟着写景抒发迁客骚人登楼的______。第5段“___!_______,___________?”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
议论:第5段议论兼有抒情,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堂练习(PPT)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完成“积累拓展六”。
3.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交代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2.从空间、时间上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
3.“前人之述备矣”照应第一段的哪一句?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文中说“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方面所览之景物?“览物之情”又有着怎样的“异”? 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6.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7.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8.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文段⑤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岳阳楼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能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指导: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读出感情和气势。
2.了解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的写作手法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4.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
【课中导读】
第三课时
一、活动探究
(一)探究一:文中记叙了哪些物,哪些事,哪些景,哪些人?
【物】岳阳楼、洞庭湖(无岳阳楼的描写)
明确:物是一种物体,看的见,摸得着;景是物体的一种美观,是人心灵所感受到的。
思考:文题《岳阳楼记》却无岳阳楼的描写,为什么?
链接写作背景:
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事】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思考:(1)“谪”“通”和“兴”分别写出了什么?
明确:“谪”写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而“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2)写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是哪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增加其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后文作伏笔。
【景】2~4段。
1.请大家仔细地品读一下,文章第二段哪个词能概括洞庭湖的景色呢?
明确:“大观”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美景有哪些?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光山色)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明确:北通巫峡,南极萧湘(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5.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哪句?
明确: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由景入情)
6.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以第三段为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第三段,勾画出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同时作者是如何渲染气氛的……
明确: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猿啼”,每一种景物都带着愁苦的色彩。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加以渲染的呢?
明确:“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7.还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日星”“山岳”“樯”“楫”等这些景物本身并没有感彩,可是作者又是如何渲染的呢?用了“隐曜”“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于是把这些没有特殊感彩的景物也带上了浓重的愁苦的色彩。这样让我们感受到写愁苦之景真是悲情毕现。
8.写这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埋下伏笔。
方法总结: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1)选取典型性景物并加以渲染。
(2)非典型性景物配以表现力强的词语加以修饰。
接下里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教给同学们的方法,小组讨论,自己赏析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时间三分钟。
9.第四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何作用?
明确:景明则喜。
用“至若”引出一幅晴明的画面:
第一句,写白天所见。
第二句,写夜晚所见,与第三段所写景物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派春光,色调明丽,为下文写“其喜洋洋”营造气氛。
第三句,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
作用: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伏笔。
10.找出本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明确:“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组对偶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有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人】滕子京、范仲淹、迁客骚人、古仁人
(二)探究二:文中通过记物、记事、记景、记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主张?(齐读第五段)
1.在《岳阳楼记》的最后部分,范仲淹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能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补充:“归”的古义是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三从四德,出嫁后就要听从于丈夫,与丈夫保持完全的一致。
2.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范仲淹“嫁”给他呢?谁能说说,这种人究竟指的是哪种人?
明确:古仁人。
3.古仁人是什么意思?在范仲淹的眼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标准呢?
明确: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标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
4.齐读这三句话。这是“古仁人之心”,那么本段话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古仁人之心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比出来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求”是什么意思?“尝”是什么意思?这个“尝”字说明什么?
明确:探求 曾经;说明这并不是范仲淹写这篇《岳阳楼记》时才有的想法,而是他一直在探求的一个结果。
●背景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入则为相 —— 范仲淹幼年丧父, 生活贫困, 发愤读书, 最终成为宋朝一代贤臣。范仲淹曾经在朝内做官,最高做到了参知政事。政治上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 直言敢谏,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开创了宋代“朝堂辩争”的议政之风。
出则为将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建义庄,将自家私田归义庄收管,将收益作为接济穷人的款项;他办义学,免费教育穷人的孩子。他参与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以后,也曾一度消沉,但很快就调整了心态,甚至还在担心同样被贬的政治盟友是否也会消极颓废。
出示滕子京的相关资料: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一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明确: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是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明确: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现实意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理想而奋斗。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2.学完课文,结合文段具体说说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抒情的融合。
写景: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和晴好天登楼所见的景色。
抒情:第4段紧跟着写景抒发迁客骚人登楼的感受。第5段“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
议论:第5段议论兼有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三、随堂练习(PPT)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完成“积累拓展六”。
3.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交代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从空间、时间上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前人之述备矣”照应第一段的哪一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5.文中说“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方面所览之景物?“览物之情”又有着怎样的“异”? 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①哀景——“若夫.....虎啸猿啼” 览物之情——“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哀情)。
②欢景——“至若....此乐何极!” 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欢情)
6.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发而发生变化;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文段⑤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