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章线索(共45张PPT)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章线索(共45张PPT)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1 12: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趣味导入
请你也来做一次名侦探吧!
一线串珠显脉络
学习目标
①掌握文章线索的七种类型;
②掌握寻找线索的方法及线索的作用;
③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答题方法
常考题型
1.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在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3.贯穿全文的明线和暗线分别是什么?
4.文章多次出现XX,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它的作用。
你知道文章线索怎么找吗?有什么方法吗?
怎样找线索
整体感知
特定位置
特定标志
贯穿全文的、
联系各要素的、
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共同点
时间顺序、空间转移的词语
反复出现的事物
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
过渡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等
开头
结尾
每段开头、结尾
过渡段等
线索七大类型
笔 记








一篇文章的线索往往不是单一的
特殊情况:明暗线交织
明线一般是实(具体的事物、事件等),暗线一般是虚(抒发的情感)
作用:可以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根据文章标题判断线索类型
《咏雪》
事物
《背影》
《皇帝的新装》
人物
事件
《北京的春节》
时间
《阿长与山海经》
明线:人物
暗线: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地点
小试牛刀
标题是很好的寻找线索的方法
解题思路
笔 记

设问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公式:线索+相关事件
好处
①贯穿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这种提问方式解答较容易,也较少,但要掌握线索的基本作用
解题思路
笔 记

设问二:本文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公式:明线+内容,暗线+内容
好处
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线索的作用总结
①贯穿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⑤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文本研读
《眷恋那棵老柿树》
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文章主旨是什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 :少尉恳求与“我”换座位来看看故乡
主旨:表现了年轻军人对故乡和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 :少尉看到了站在柿子树下的母亲伤心流泪
文章脉络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②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 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③我一听,忙说:“行。”
④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
多次出现普通甚至贫瘠山峦
为下文看到少尉的老母亲孤独地站在老杮树下盼儿归来的情节作铺垫,因为黄色的山峦只生长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几乎没有高大的树。
⑤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⑥“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 ”我又问。
⑦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 最高处的那道!”
⑩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与南国秀丽的山川形成对比,有力地衬托少尉的故土情结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峦。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点题
少尉表达了对那棵老柿树的眷恋,对家乡的眷恋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 ”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 那是我母亲。”
(有改动)
“孤独”表面是写老杮树,暗示了母亲的孤独,送子参军以后她独自生活,孤苦无依
“倔强”表面是写老杮树生命力之强,实则是为了表现母亲独自扛起生活重担的坚强。
“蓬”“霜红”写出了老杮树的蓬勃生机,表现了少尉对家乡炽热的感情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善表格。(3分)
经典例题分析
考查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时段 语言 动作情态
踏上列车 没有语言 神色庄重
① “就要经过我的家乡” 深情地注视
不一会儿 “就是我的家乡” ②
此刻 ③ 沉默凝望哭了
十几个小时的行驶
兴致勃勃
少尉没有说话
找到线索
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
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线索的变式题
2.文中多次出现了“山峦”,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作用。(3分)
经典例题分析
考查对重点意象作用的分析
分析:文中多次出现了“山峦”,从内容上来看,是文章的线索,将它与南国秀丽的山川形成对比,突出它的普通甚至有些贫瘠,有力地衬托少尉的故土情结,尽管那黄色的山峦普通甚至贫瘠,但他依然眷念,使“眷恋故土”这一主题更加鲜明;
线索的变式题
答:内容上:是行文的线索,使“眷恋故土”这一主题更加鲜明;
结构上:使文章情节既有起伏波折,又完整紧凑。使文章情节看似单一却富含变化,使文章主题看似寻常却感人肺腑。
分析:从结构上来看,这样安排使文章波澜起伏,为下文看到少尉的老母亲孤独地站在老杮树下盼儿归来的情节作铺垫,因为黄色的山峦只生长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几乎没有高大的树。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眷恋那棵老柿树”中“那棵老柿树”的含义。(5分)
分析:“那棵老杮树”是文章的线索,情感的载体,具有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母亲的象征。杮子树是一棵孤独的老杮树,倔强着筋骨挺立在家乡,正如年迈的母亲在树下孤独地静待儿子的归来,寄托着少尉对母亲的牵挂和对家乡、童年的眷恋。
考查对标题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答:①是家乡的象征;②是母亲的象征;③是对家乡的眷念;④是对童年美好的回忆;⑤是对母亲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线索的变式题
分析: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即可。
4.在这篇读后让人泪目的散文中,三个人物均有闪光之处。哪个人物最能够打动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3分)
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如:我最感动的是少尉。一路沉默的他在路过自己家乡时,主动要求跟邻座换位置,说明他是一个眷念故土的人。电报都打回家了,接到任务后毅然放弃探家,他忠于职守的行为让我们感动。或:少尉的母亲最让我感动。她以大局为重,支持孩子的事业,独自忍受孤独。或:文中的“我”最让人感动。他热情地答应和少尉换座位,愉快地分享少尉家乡的景色,体会少尉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



知识导图
把握线索的作用
寻找线索的方法
整体感知
线索的七大类型


线索的作用
特定标志
①贯穿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贯穿全文的、联系各要素的、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共同点

时间顺序、空间转移的词语、反复出现的事物、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过渡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等


特定位置
开头、结尾、每段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明暗线交织
明线一般是实(具体的事物、事件等)
暗线一般是虚(抒发的情感)
作用:可以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⑤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小翰课课通
《赔偿》
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文章主旨是什么?
①-②:“我”在“泥人曾”的店里买了一尊泥塑,急匆匆离开
③- :“泥人曾”追来打碎泥塑并告诉“我”那是次品,赔偿了“我”两尊泥塑
主旨:赞扬了老人气韵儒雅、技艺精湛、诚实守信等品质,同时文章表现了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 :“我”付了两尊泥塑的钱,因为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文章脉络
赔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道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分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环境描写(写了优美怡人的景色)
渲染了轻松、热闹的氛围,烘托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a
次品都如此精湛
是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老人手艺精湛
老人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
老人以自己手艺为自豪
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我”被老人诚信的品质所感动,为自己使用假钞而羞愧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3分)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被追上,知真相-③ 。
考查故事情节概括
线索的变式题
告知真相
用假钞,买泥塑(或买泥塑,急离开)
获赔偿,付真钞
老人“追赶买主”在文章第②③段,“双倍赔偿“在文章第⑩ 段,由此可以确定第一空对应文章第④一⑨段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被追上,知真相”可知对应第③—⑧段,第二空的内容对应的是第①段,主要写“我”到店里用假钞买了一尊泥塑后急忙离开。参照已给出部分的结构形式,组织语言简要概括为:“用假钞,买泥塑”或“买泥塑,急离开”。
第三空就是⑨- 自然段,组织语言概括为:“获赔偿,付真钞”。
2.第②及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分析
画线句子是对巷子里美好景物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结合下句“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可知,用景物的美好渲染“我”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因为“我”用假钞付款没有被发现,顺利逃脱了。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3.请联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答: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老人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
本文记叙了“我”买回红朵百合,观察欣赏它的开放以及“我”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欢和赞美之情。同时告诉我们人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合理安排人生,美丽一生。
文章分析
红朵百合
罗瑞花
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我”买回红朵百合的原因
④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⑤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⑥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我”对红朵百合的喜爱
⑦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苞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了“我”看到百合夜间绽放的兴奋和欣喜之情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⑧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⑨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请简要分析文中引用诗文的作用。
增添诗情画意;写出花儿开放驱走了人们内心的寂寞;表达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之情。
⑩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本文借物抒情,借百合花的开放过程,抒发了人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积蓄力量,合理安排自己,不急不躁,展现美丽一生。
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了“我”买回红朵百合和它的开放以及“我”的感受。
B.本文以“百合花”为线索,串起了整个情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本文借物抒情,借百合花的开放过程,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D.本文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百合,充满情感,生动形象。
C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线索的变式题
C.有误,本文由花及人,告诉我们:人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积蓄力量,合理安排自己,不急不躁,展现美丽一生。
2.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第②自然段中的“竟然”,写出作者偶遇百合的惊喜;第③自然段体现了作者憧憬百合开美丽的花;第⑦自然段以及第⑨自然段体现了作者看见百合绽放时的兴奋和欣喜;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安静。
考查人物情感经历变化梳理
线索的变式题
3.品析语言。(6分)
①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苞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答:“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很意外,没想到百合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表达了“我”看到百合夜间绽放的兴奋和欣喜之情。
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