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27 09:07:14

文档简介

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江州期末)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  )
A.1.5 米 B.2米 C.1米 D.3米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1.5 米左右,这个高度的大气较为稳定和敏感,能较好的反应出各种天气变化。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测定方法,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2.(2017七上·长春期中)一般来说,北半球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山地高于平原 D.乡村高于城市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北半球的1月份为冬季,冬季海洋气温高于气温。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2018八上·萍乡期末)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  )
A.高山上 B.高原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气温最低值的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冬温夏凉,气温日变化及年变化都较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是答题的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4.(2018七上·江州期末)我国将一天中四个气温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温值的北京时间是(  )
A.2时、8时、14时和20时 B.0时、6时、12时和18时
C.2时、8时、12时和18时 D.0时、6时、14时和18时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测量,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5.(2017七上·长春期中)某地山顶海拔是2120米,气温21℃。山脚下海拔1120米,山脚下温度是(  )
A.15℃ B.30℃ C.18℃ D.27℃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地势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山顶与山脚的相对高度为2120米-1120米=1000米,故山脚下的气温比山顶高:1000/100×6℃=6℃,故山脚下的温度为21℃+6℃=27℃。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6.(2018七上·蓬溪期末)读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地纬度高于66.5°,乙地纬度低于23.5°,丙地纬度在23.5°~66.5°之间,纬度越低,年平均气温越高,故答案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气温由低温度向高温度逐渐递减。
7.(2018七上·汕头期末)我国西部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说明该地(  )
A.气温的年际变化大 B.年温差大
C.月温差大 D.日温差大
【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该地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即日温差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温的日变化,关键要理解谚语的含义。
8.(2018七上·江州期末)读“北半球四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其中气温变化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的年变化是某一地方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之差,读图可知,A图的年较差为1℃;B图为20℃;C图为26摄氏度-(-6℃)=32℃;D图为29℃-7℃=22℃。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气温变化曲线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属于实际应用类知识点,也是初中地理的重点,要用到学生分析答题。
9.(2018七上·汕头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活动中,按要求一天共测得4次气温值见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
A.6℃ B.11℃ C.12℃ D.17℃
(2)从记录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14点 B.12点 C.6点 D.2点
【答案】(1)D
(2)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地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5℃,因此气温日较差是32-15=17℃。故D正确。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6点,约15℃。故C正确。
故答案为:(1)D;(2)C。
【点评】(1)本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计算,掌握气温日较差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气温日较差就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本题考查该地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解答即可。
10.(2017九上·揭西期中)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气温低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
D.同纬度海陆气温相同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也就是说,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七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是在撒哈拉沙漠;同纬度海陆气温受比热不同的影响,气温会不同。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解答即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11.(2018七上·黔南期末)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7: 00 B.14:00 C.12:00 D.8:00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根据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牢记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答题的基础,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12.(2018八下·乌拉特前旗月考)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读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
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是自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该等温线是在北半球,此时又是7月份,陆地的气温会大于海洋,所以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对于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此类题的遵循的原则是“高高低低”的原则,“高高”指的是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突出,“低低”指的是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二、综合题
13.(2018七上·卢龙期末)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等温线大致与   平行,在   半球(南、北)最为明显。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   。
(3)最炎热的大陆是   ,最寒冷的大陆是   。
(4)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   向   逐渐降低。
(5)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
【答案】(1)纬线;南
(2)大;小
(3)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4)赤道(或低纬度);两极(或高纬度)
(5)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气温变化小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⑴图中所给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尤其在南半球最为明显。
⑵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度数值变化大,即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度数值变化小,即温差小。
⑶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热带,又被称为“热带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位于地球南端的南极大陆,其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⑷随着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也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⑸从上图来看,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其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下垫面性质比较均一,气温变化小。
故答案为:⑴纬线;南;⑵大;小;⑶非洲大陆;南极大陆;⑷赤道(或低纬度);两极(或高纬度);⑸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气温变化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包括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等考点,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在牢记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变通。
1 / 1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江州期末)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  )
A.1.5 米 B.2米 C.1米 D.3米
2.(2017七上·长春期中)一般来说,北半球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山地高于平原 D.乡村高于城市
3.(2018八上·萍乡期末)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  )
A.高山上 B.高原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4.(2018七上·江州期末)我国将一天中四个气温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温值的北京时间是(  )
A.2时、8时、14时和20时 B.0时、6时、12时和18时
C.2时、8时、12时和18时 D.0时、6时、14时和18时
5.(2017七上·长春期中)某地山顶海拔是2120米,气温21℃。山脚下海拔1120米,山脚下温度是(  )
A.15℃ B.30℃ C.18℃ D.27℃
6.(2018七上·蓬溪期末)读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7.(2018七上·汕头期末)我国西部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说明该地(  )
A.气温的年际变化大 B.年温差大
C.月温差大 D.日温差大
8.(2018七上·江州期末)读“北半球四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其中气温变化最大的是(  )
A. B.
C. D.
9.(2018七上·汕头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活动中,按要求一天共测得4次气温值见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
A.6℃ B.11℃ C.12℃ D.17℃
(2)从记录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14点 B.12点 C.6点 D.2点
10.(2017九上·揭西期中)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气温低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
D.同纬度海陆气温相同
11.(2018七上·黔南期末)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7: 00 B.14:00 C.12:00 D.8:00
12.(2018八下·乌拉特前旗月考)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读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
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二、综合题
13.(2018七上·卢龙期末)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等温线大致与   平行,在   半球(南、北)最为明显。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   。
(3)最炎热的大陆是   ,最寒冷的大陆是   。
(4)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   向   逐渐降低。
(5)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1.5 米左右,这个高度的大气较为稳定和敏感,能较好的反应出各种天气变化。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测定方法,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2.【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北半球的1月份为冬季,冬季海洋气温高于气温。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气温最低值的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冬温夏凉,气温日变化及年变化都较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是答题的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4.【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测量,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5.【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地势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山顶与山脚的相对高度为2120米-1120米=1000米,故山脚下的气温比山顶高:1000/100×6℃=6℃,故山脚下的温度为21℃+6℃=27℃。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6.【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地纬度高于66.5°,乙地纬度低于23.5°,丙地纬度在23.5°~66.5°之间,纬度越低,年平均气温越高,故答案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温的相关知识,气温由低温度向高温度逐渐递减。
7.【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该地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即日温差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温的日变化,关键要理解谚语的含义。
8.【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的年变化是某一地方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之差,读图可知,A图的年较差为1℃;B图为20℃;C图为26摄氏度-(-6℃)=32℃;D图为29℃-7℃=22℃。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气温变化曲线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属于实际应用类知识点,也是初中地理的重点,要用到学生分析答题。
9.【答案】(1)D
(2)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地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5℃,因此气温日较差是32-15=17℃。故D正确。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6点,约15℃。故C正确。
故答案为:(1)D;(2)C。
【点评】(1)本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计算,掌握气温日较差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气温日较差就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本题考查该地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解答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也就是说,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七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是在撒哈拉沙漠;同纬度海陆气温受比热不同的影响,气温会不同。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解答即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11.【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根据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牢记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答题的基础,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12.【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是自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该等温线是在北半球,此时又是7月份,陆地的气温会大于海洋,所以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对于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此类题的遵循的原则是“高高低低”的原则,“高高”指的是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突出,“低低”指的是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13.【答案】(1)纬线;南
(2)大;小
(3)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4)赤道(或低纬度);两极(或高纬度)
(5)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气温变化小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⑴图中所给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尤其在南半球最为明显。
⑵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度数值变化大,即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度数值变化小,即温差小。
⑶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热带,又被称为“热带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位于地球南端的南极大陆,其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⑷随着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也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⑸从上图来看,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其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下垫面性质比较均一,气温变化小。
故答案为:⑴纬线;南;⑵大;小;⑶非洲大陆;南极大陆;⑷赤道(或低纬度);两极(或高纬度);⑸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气温变化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包括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等考点,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在牢记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变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