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26 13:55:1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新乡期末)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是(  )
A.量杯 B.百叶箱 C.雨量器 D.储水瓶
【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是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牢记即可。
2.(2017七上·丰县月考)下列不属于降水的形式的是(  )
A.下雨 B.降雪 C.打霜 D.下冰雹
【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冰雹等降水形式。打霜不属于降水的形式。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降水的主要形式,理解解答即可。
3.(2018八下·泰兴期中)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广州11月1日的气温为15℃---21℃。这里的“15℃”是指一天中_______时候的气温(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前后 D.早晨8点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时(约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根据题意可知,广州11月1日的气温为15℃-21℃。这里的“15℃”是指一天中日出前后的气温。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4.(2018七上·江都期末)有关气温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大洲中非洲大陆最炎热
B.北半球陆地一月份气温较低
C.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增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各大洲中非洲大陆最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A正确;
北半球陆地一月份气温较低,七月份气温最高,B正确;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C正确;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
5.(2018七上·黔南期末)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陆比沿海多 B.冬季比夏季多
C.赤道比极地多 D.山区比平原多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故A不符合题意;
只有在地中海气候区才具有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特点,所以B不符合题意;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故C符合题意;
在山地迎风破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牢记规律是答题的基础。
6.读以下某地气候资料表,该地气温年较差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 16 14 9 8 7 5 10 15 19 21 22
降水量(mm) 4 7 35 69 89 71 110 71 53 21 11 8
A.18℃ B.16℃ C.15℃ D.20℃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年内,某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通过气温年较差,可以反映出气温年变化的幅度。根据图表中提供的资料可知,该地气温年较差=23°C﹣5°C=18°C。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属于常考考点,熟练掌握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8七上·江州期末)我国将一天中四个气温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温值的北京时间是(  )
A.2时、8时、14时和20时 B.0时、6时、12时和18时
C.2时、8时、12时和18时 D.0时、6时、14时和18时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测量,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8.(2018八下·乌拉特前旗月考)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读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
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是自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该等温线是在北半球,此时又是7月份,陆地的气温会大于海洋,所以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对于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此类题的遵循的原则是“高高低低”的原则,“高高”指的是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突出,“低低”指的是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9.(2018·宜昌)下列关于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附近地区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降水多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叙述错误;
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B叙述正确;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C叙述错误;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把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
10.(2018八下·乌拉特前旗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在A地测得气温为16℃,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B.2℃ C.0℃ D.-2℃
【答案】(1)B
(2)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如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势、地形因素、人类的活动等,由于水汽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高大地形的阻挡,水汽被迫抬升导致降水,所以此图反映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在迎风坡B处形成丰沛的降水,故本题B符合题意。
(2)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图可知:图中C处比A处海拔高3 000米,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所以C地比A地气温低约18 ℃。因此,C地气温是16℃-18℃=-2℃,故本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1)考查的影响降水的因素,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难度不大。
(2)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此类型题学生牢记公式多联系即可。
二、综合题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称为   带,从图中可看出,该带的气温多在   ℃以上。
(2)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   纬向   纬气温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海陆)。
(3)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在   洲。
(4)南、北半球中,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   半球。
【答案】(1)热;20
(2)低;高;纬度
(3)南极
(4)南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地球表面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分成五个热量带,其中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如图可以看出,该带气温多在20℃以上。
(2)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
(3)南极地区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就较低。南极圈内各有一段极夜期,南极点的极夜期更是长达半年。当进入极夜期后,无太阳辐射收入,只有热量散失,因此冬季极地更冷。所以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在南极洲。
(4)读图可知,在南、北半球中,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南半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多于南半球,巨大的海陆差异加之陆地上地表性质差异大,等温线较复杂;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性质差异相对较小。
故答案为:(1)热;20;(2)低;高;纬度;(3)南极;南。
【点评】(1)本题考查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处的温度带及气温的高低,属于常考考点,掌握五带的划分读图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属于重点考点,学生易于解答,读图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世界最低气温所在的大洲,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半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2.(2018七上·娄星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2)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影响 D.地形地势因素
(3)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   ,联系世界地形图,该地主要地形区为   。
(4)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
(5)图中M、N两处降水较多的是   处,原因   。
(6)世界各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洲。
【答案】(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A
(3)海拔高;青藏高原
(4)7;1
(5)M;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6)非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1)从图中可知,气温与纬度位置有关系,世界平均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主要受到纬度位置影响。
(3)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 ℃以上,主要是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4)南北半球的气温不同,C地在北半球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D地在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
(5)降水还受到地形影响,从图中可知,M,N位于山脉两侧,图中M、N两处降水较多的是M处,原因是受地形影响M处位于迎风坡。
(6)E地位于赤道附近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图中A符合气候特点。
故答案为:(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2)A;(3)海拔高;青藏高原;(4)7;1;(5)M;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6)非。
【点评】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为切入点,考查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新乡期末)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是(  )
A.量杯 B.百叶箱 C.雨量器 D.储水瓶
2.(2017七上·丰县月考)下列不属于降水的形式的是(  )
A.下雨 B.降雪 C.打霜 D.下冰雹
3.(2018八下·泰兴期中)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广州11月1日的气温为15℃---21℃。这里的“15℃”是指一天中_______时候的气温(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前后 D.早晨8点
4.(2018七上·江都期末)有关气温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大洲中非洲大陆最炎热
B.北半球陆地一月份气温较低
C.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增
5.(2018七上·黔南期末)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陆比沿海多 B.冬季比夏季多
C.赤道比极地多 D.山区比平原多
6.读以下某地气候资料表,该地气温年较差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 16 14 9 8 7 5 10 15 19 21 22
降水量(mm) 4 7 35 69 89 71 110 71 53 21 11 8
A.18℃ B.16℃ C.15℃ D.20℃
7.(2018七上·江州期末)我国将一天中四个气温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温值的北京时间是(  )
A.2时、8时、14时和20时 B.0时、6时、12时和18时
C.2时、8时、12时和18时 D.0时、6时、14时和18时
8.(2018八下·乌拉特前旗月考)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读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
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9.(2018·宜昌)下列关于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附近地区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降水多
10.(2018八下·乌拉特前旗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在A地测得气温为16℃,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B.2℃ C.0℃ D.-2℃
二、综合题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称为   带,从图中可看出,该带的气温多在   ℃以上。
(2)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   纬向   纬气温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海陆)。
(3)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在   洲。
(4)南、北半球中,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   半球。
12.(2018七上·娄星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2)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影响 D.地形地势因素
(3)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   ,联系世界地形图,该地主要地形区为   。
(4)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
(5)图中M、N两处降水较多的是   处,原因   。
(6)世界各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是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牢记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冰雹等降水形式。打霜不属于降水的形式。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降水的主要形式,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时(约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根据题意可知,广州11月1日的气温为15℃-21℃。这里的“15℃”是指一天中日出前后的气温。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各大洲中非洲大陆最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A正确;
北半球陆地一月份气温较低,七月份气温最高,B正确;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C正确;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
5.【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故A不符合题意;
只有在地中海气候区才具有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特点,所以B不符合题意;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故C符合题意;
在山地迎风破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牢记规律是答题的基础。
6.【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年内,某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通过气温年较差,可以反映出气温年变化的幅度。根据图表中提供的资料可知,该地气温年较差=23°C﹣5°C=18°C。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属于常考考点,熟练掌握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测量,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8.【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是自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该等温线是在北半球,此时又是7月份,陆地的气温会大于海洋,所以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对于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此类题的遵循的原则是“高高低低”的原则,“高高”指的是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突出,“低低”指的是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9.【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叙述错误;
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B叙述正确;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C叙述错误;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把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
10.【答案】(1)B
(2)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如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势、地形因素、人类的活动等,由于水汽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高大地形的阻挡,水汽被迫抬升导致降水,所以此图反映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在迎风坡B处形成丰沛的降水,故本题B符合题意。
(2)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图可知:图中C处比A处海拔高3 000米,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所以C地比A地气温低约18 ℃。因此,C地气温是16℃-18℃=-2℃,故本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1)考查的影响降水的因素,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难度不大。
(2)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此类型题学生牢记公式多联系即可。
11.【答案】(1)热;20
(2)低;高;纬度
(3)南极
(4)南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地球表面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分成五个热量带,其中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如图可以看出,该带气温多在20℃以上。
(2)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
(3)南极地区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就较低。南极圈内各有一段极夜期,南极点的极夜期更是长达半年。当进入极夜期后,无太阳辐射收入,只有热量散失,因此冬季极地更冷。所以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在南极洲。
(4)读图可知,在南、北半球中,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南半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多于南半球,巨大的海陆差异加之陆地上地表性质差异大,等温线较复杂;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性质差异相对较小。
故答案为:(1)热;20;(2)低;高;纬度;(3)南极;南。
【点评】(1)本题考查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处的温度带及气温的高低,属于常考考点,掌握五带的划分读图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属于重点考点,学生易于解答,读图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世界最低气温所在的大洲,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半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2.【答案】(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A
(3)海拔高;青藏高原
(4)7;1
(5)M;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6)非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1)从图中可知,气温与纬度位置有关系,世界平均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主要受到纬度位置影响。
(3)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 ℃以上,主要是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4)南北半球的气温不同,C地在北半球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D地在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
(5)降水还受到地形影响,从图中可知,M,N位于山脉两侧,图中M、N两处降水较多的是M处,原因是受地形影响M处位于迎风坡。
(6)E地位于赤道附近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图中A符合气候特点。
故答案为:(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2)A;(3)海拔高;青藏高原;(4)7;1;(5)M;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6)非。
【点评】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为切入点,考查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