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 课标解读: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这一节内容,主要向我们讲述了50年代中期以后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期,即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70年代、新时期。从三个外交时期的学习中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历程,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政策,从中领略著名外交家的风采,明确新中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重点及确立 依据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体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事件。确立依据:中美关系引领着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潮流,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日本恢复外交关系等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将此一部分知识看作重点。
难点及确立依据 难点: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确立依据:对于此问题,如果能和中国近代史上屈辱外交相联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需要学生多动脑、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唯有如此,才能考虑周全。因此,是学习的难点。突破方式:通过比较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外交地位的不同,认识原因。利用课堂小结的讨论,多方位理解原因。
学 情 分 析 八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通过本课学习,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归纳,加深学生对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 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各国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 学方 法与媒 体 1、讲授法,复习提问法,图文结合法,分析归纳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运用图片、地图等,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 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有人说外交是妥协的艺术。50多年来,新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光彩之路。世界无限,外交无限,这节课让我们共同领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二、讲授新课回顾想象:我们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展示图示以及相关的图片一、中美关系的改善了解50、60年代的中美关系出示材料:尼克松的话语——引导学生理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出示相关图片,让人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步骤乒乓球外交——小球推动大球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邓小平访美归纳总结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经历。中美建交成功是中国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大好机遇,中国迎来了与外国建交的一个高潮,极大的改善了我国的国际环境,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过渡:联合国会徽的标志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介绍联合国(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介绍蒋介石等人长期霸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出示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相关图片乔冠华的大笑分析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不仅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而且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理应享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2.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内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3.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分析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通过参加联合国的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交往(3)可以发挥中国作为大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大国霸权主义行径,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过渡:中国和日本的地图中日建交——回顾以往中国近代史上与日本的往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出示图片: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相关图片——学习中国与日本恢复友好关系的史实出示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幻灯片,了解与美国、日本恢复友好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原因归纳总结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单介绍亚太经合组织出示相关图片,了解2001年10月中国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的过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示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加强学生对国家大事的了解。胡锦涛访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博会等——引出思考的问题: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大原因?(从新中国外交的策略上、国家的经济上等方面思考)归纳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四、作业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16课 外交事业大发展中美关系的改善50、60年代的中美关系;70年代的中美关系(中国、日本)联合国日本三、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导入新课教师讲解阅读课文教师提问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教师讲解阅读理解感悟历史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师生交流概括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反思: 如何将教学生动化,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如何设计的生动化更是在教学之初所要做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