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教案
目标解读:
1.了解词的一些题材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重点难点:
1.理解词作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语言的表现力。
3.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理解作品的情感。
学法指导:
诵读法 点拨法 师生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冷风细雨倾城,叶落片片如雨,夜凄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们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感受词人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了解写作背景,指导诵读
1.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毛泽东“掌上秋千史,胸中百万兵”的伟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下了这首词。
2.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 →学生正音 →学生朗读
三、解析课文
1.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答案】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下面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下面七句。
2.上阕“看”到的景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与你交流】独立寒秋的词人抓住了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湘江、百舸、飞鹰、游鱼等意象展开联想,词人通过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词人面对大好河山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革命事业必胜的豪言壮志。(抒情方式——情景交融)
3.下阕“忆”的是什么?
【与你交流】句中的“指点”是评论的意思;“激扬文字”是说自己和同志们所写的文章充溢着激昂慷慨的革命精神;“粪土”属于名词动用,“视…如粪土”;“万户侯”借指大军阀、大官僚。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抒发词人奋发有为,蔑视大官僚、大军阀的思想情感。
4.上阕后三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与你交流】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一设问,引出了下阕对同学少年豪情壮志的叙写,从而把上下阕贯穿起来。
5.下阕后三句有何意义?
【与你交流】一代革命青年投身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四、拓展探究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答案】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十足,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五、再读全词,归纳主题。
主题: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课后作业
品味词中关键词语“红、碧、染、透、争、击、翔、竞”的妙处,感受作者的练字功夫。
【答案】“红”和“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染”活画出岳麓山峰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透”字表现出江水的碧绿清澈。“争”活画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写出了飞鹰的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得秋高气爽。“翔”写出了游鱼的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竞“字写出寒秋中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
板书,思维导图
看 忆
沁园春 长沙
写景 叙事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
情 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