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学习新闻的写作方法。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系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课文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在教学中材料分析和引导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能使直观而深刻地了解文章主旨和所包含的精神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都代表着人类的美好梦想。航天始祖万户,承载着人类最早的飞天梦想,为人类装上了梦的翅膀。他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次人类文明的飞跃,湛蓝的天空中永远舞着他无畏的英勇。如今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奇迹般的飞天路上,洒满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航天人踏入“飞向太空的航程”,重新回味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教学过程
本篇新闻结构:
导语1—3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主体4---26回顾中国航天历史
结语27—30“神五”发射成功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三.合作探究
1.导语包含哪些新闻要素?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
时间:2003.10.15上午9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人物:杨利伟
事件:“神五”飞船发射
表达方式:描写 议论
2新闻主体部分回顾了哪些中国航天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3.结语:“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多媒体播放“神五”发射瞬间以及杨利伟返回地球的瞬间)重温经典时刻。
4.作为一篇新闻报道,他是怎样将新闻事件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三课堂小结:
古有屈原发问,今有嫦娥飞天梦。飞天的梦想,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把我们的航天事业推向世界的顶峰。这个目标的实现就要靠各位同学的努力了。这正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学们让我们加油努力学习吧!
四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写一份中中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表。
板书设计:
时间
导语 地点
场面
时间为经
主体
事件为纬
结语:“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