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 包身工》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 包身工》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0 23: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包身工
夏 衍
高一年级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双线结构,学会运用对比、类比、反语、排比等修辞手法。
3.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包身工制度,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双线结构,学会运用对比、类比、反语、排比等修辞手法。
2.让学生从现实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再回到现实,联系现实,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增强学生的思辨力和判断力。
报告文学是新闻的一类,同时又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属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它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新闻性、典型性、文学性。
《包身工》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报告文学。在新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另有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
二、走近作者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把鲁迅的小说《祝福》、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 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为了完成这部划时代的作品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 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背景介绍:
文章写了包身工的一天中的哪几个场景?
思考讨论:
1--6(四点一刻)起床
12--14(四点半后)早餐
23--32(五点) 上工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生物、猪猡、懒虫、芦柴棒等
上海东洋纱厂
长达12个小时以上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
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贫苦农村少女
十五六岁
劳动强度最重
地位最低
待遇最差
痛苦最深
猪狗般的非人生活
3、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 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真难呵……
1. 包身工的命运如此凄惨,她们的父母为什么还要送她们去纱厂做工?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
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
悲惨遭遇背景:凋敝破败的农村经济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1)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
(2)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好管理)
(3)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2、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
比我还狠毒耶!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3、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
明线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新闻事实)
暗线
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背景材料)
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
     (骨架)
      ↓↑
     (血肉)    
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场面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写作特点
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进工厂等等。作者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这个群体。主要是人物的群体描写。哪是 “面” 上的描述?
除了“面” 上的描述之外,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 做了“点”上的细致刻画?请举例说明。
思考讨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面上的描写使所写的内容有整体感,点上的描写则使所写
的内容既充实丰满,又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起床
早餐
上工
放工
放工
本文的对比手法
包身工与带工老板的对比:
住的“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像鸽笼一般”的工房;
吃的“浆糊一般“的薄粥;
穿的“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
收入“每天三角八分”
包身工
带工老板
穿的“拷绸”之类
收入不仅可以放债起屋买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一类的买卖.
作用
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
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对比
包身工“脏、乡下气、土头土脑”,没有做工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工人“衣服多少整洁一点”,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得到好的工种。
真实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
类比方法的运用
船户养墨鸭——捕鱼——卖钱(没有虐待)
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
作用: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
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
制度的罪过。
品味语言
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1、这是通过反语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品味语言
2、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二十世纪的烂熟了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包身工遭遇的压迫之深。
品味语言
3、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篇文章?
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必须记往:赶走帝国主义,推翻那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生命、血汗和眼泪。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警惕出现当代“包身工”
2007年06月底,山西洪洞县公安局成功解救31名黑窑厂工人。获救工人大多遍体鳞伤,其中8人神智不清。
警方紧急解救被困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