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0 23:0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独立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而且能够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提出猜想,并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杠杆及其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并培养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用具:
带刻度的杠杆、钩码、细线、铁架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让学生完成两幅杠杆力臂的作图题。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又可以为后面实验时杠杆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做好了铺垫。
(二)新课引入:通过三幅GIF动画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杠杆处于何种状态时我们可以判断它是平衡的。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杠杆在静止或者匀速转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三)猜想与假设:那么杠杆是否平衡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出示两组图片对比:
引导学生得出猜想:杠杆能否平衡与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有关。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小朋友可以使跷跷板水平平衡吗?
可以,大人往里面移,或者小孩子往外移——杠杆能否平衡与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长短有关。
(四)创设情景,进行实验探究:利用跷跷板的简化模型工具来对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用挂在铁架台上带刻度的杠杆来代替跷跷板,用2个钩码(1N)作为一个中学生,1个钩码(0.5N)作为一个小学生,四个钩码(2N)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杠杆支点左侧距离10cm的位置挂上一个中学生,请同学们在支点的右边分别挂上小、中、大学生,看他们在哪个位置能够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此时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三组数据均完成的同学可尝试自己从数据中寻找杠杆平衡条件的规律。能找出规律的同学,可自己设置一组实验来验证自己找出来的规律是否正确(比如在左边挂上1.5N的钩码在20cm处,在右边应在哪个位置挂上多重的钩码才能够平衡?)
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左边 右边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0.5
2 1 10 1
3 1 10 2
4
(五)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了杠杆平衡的条件为:
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六)交流与评估
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什么要改变力和力臂进行多次实验?
(七)练习例题,进行巩固;
例题:要使图示杠杆平衡.可在A处向上施加 N的力,也可在B处向下施加 N的力.
学生完成例题并讲解后,发学案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课时)
一、杠杆的平衡条件包括:静止、匀速转动;
二、实验时必须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测量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