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高一历史的现状1、历史感觉象副科
2、历史考试只用一两天复习
3、历史,一门作业最少的课
4、历史复习,我只要背背背高二历史与高一的不同1、目标更为明确,动力更为强劲
2、内容更为熟悉,作业相对增多
3、题材更为生动,兴趣略有增长学习一些要求及建议1、破书原则
2、多一本参考书
3、预习---上课—作业—复习
4、上课、辅导要多提问
5、上课“想说就说”
6、不想成为元帅的兵不是好兵
7、笔记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是历史的灵魂。通过对历史上中外人物的学习,目的在于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趋势;反过来,通过对历史的发展和历史进程的把握,深化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性格有智慧的,将人的血肉感情与性格、智慧挖掘出来,放在历史环境里,历史就成为一部活的历史。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今中外22位极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
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
展;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思考:此则史实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背景?齐楚燕韩赵魏秦一、秦始皇统一六国背景人民需要:饱受战乱,渴望统一
社会基础:经济、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秦国实力:商鞅变法后,实力强劲广罗人才
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秦 统一六 国注意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②击匈奴(前215年),筑长城、修“直道”
③统一岒南,开凿灵渠、设四郡
④开“五尺道”,西南夷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秦始皇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
①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具体做法:
a皇帝独尊 :皇帝、朕、玉玺、诏、谕等;
b皇位世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c王权至高无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的措施(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3)、地方建立郡县制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的措施(一)政治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二)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二)文化思想、交通统一文字、统一思想,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无道”,“视杀人为狗彘”-------晋朝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谭嗣同:“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毛泽东:“历代皆行秦政制。”●“始皇出世,……,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李贽:三、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1、焚书坑儒
2、严刑苛法
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三、秦始皇的暴政秦长城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模拟图 评价
一)、功
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世沿用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3)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过
1)广建宫殿陵墓,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还制定残酷的刑法,激化了社会矛盾
3)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
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2、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反对实行分封
制。对此最恰当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
C.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小试牛刀 3.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人民、社会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4.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秦始皇说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不希望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B认为分封制是导致春秋以来战乱不已的主要原因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5.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7.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驰道
A①②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
A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给秦朝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C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D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9.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