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乡愁》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1 19: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乡愁》同步检测
(满分:85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10分)
①在海峡两岸,余光中一直以“乡愁诗人”著称,很多中国人都会背颂他那首《乡愁》。②不少饱受离别之苦的中国人以乡愁文学为心灵寄托,围系着跨越大江大海的精神世界。③作为乡愁文学的代表人物,创新了传统文化中“乡愁”的表达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的地位。④尽管一生都在迁xǐ(  ),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但是诗人始终bǎo(  )有故乡情结。⑤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但故乡只能有一个。
(1)常识填空。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 , 。《乡愁》是一首 诗。乡愁指 。
根据拼音写汉字。(
迁xǐ(  )  bǎo(  )有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4)用恰当的成语代替句中画线的部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D.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3.读语段,找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3分)
余光中诗文中的中国情结,贯穿于他半个世纪的创作之中,即使是去台湾、香港,还是去美国,这种乡思愁情梦魂萦绕、愁肠百结。正如他在《从母亲到外遇》一文中所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瓦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诗人游子的命运——从大陆到台湾,再到留学海外,于香港任教,注定了诗人敏感的心灵一生都被乡愁所缠绕。
A.画线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无论”。
B.“诗人游子的命运”后面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C.“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句子显得整齐。
D.“敏感的心灵”中“敏感”是一个形容词。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5.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乡愁》一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基”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形象而浓烈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及祖国的思想感情。
B.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C.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内心思念亲人、眷念故土的深切情怀。
D.诗中所表达的乡愁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情感。
6.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有关“乡愁”的古诗词理解默写,请你帮他补充完整。(5分)
古诗词中,我们无数次遇见“乡愁”。王湾在北固山下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李白在春夜的洛阳城听到笛声勾起了乡愁: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岑参在边塞路上碰到了京使,不由泛起乡愁: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马致远在萧瑟的秋天涌起浓浓的乡愁: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连巾帼英雄花木兰都不愿受重赏,只是因为乡愁:____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
7.下面这首小诗,请你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保持连贯。(3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8.综合性学习。(11分)
学习《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一个主题为“余光中与乡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3分)
示例: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香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4分)
①上联:海峡无阻 ②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他是白发老者,但他一开口便赢得了满堂喝彩,他说:( )(2分)
A.我这个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永不服老, 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4)活动中要求大家以“月”为触发点,写连续两句思乡之情的诗句。(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乡愁》,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全诗是采用______顺序、以_____为线索来写的。从表达方式看,属于______诗。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_____________(4分)
2.作者在《乡愁》用了四个意象来表现其乡愁的,分别表现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对其深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不统一的状况应该结束;
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的海峡”却无可奈何。
4.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简要说明。(4分)
(二)比较阅读(11分)
【甲】乡 愁(略)
【乙】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______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_______________……对应物上。乙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4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3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4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三)阅读诗歌《新月》,完成习题。(8分)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2分)
2.“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2分)
3.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2分)
4.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2分)
(四)阅读《湿漉漉的乡愁》回答问题(11分)
湿漉漉的乡愁
何永飞
各种嘈杂声打破夜的宁静,寒风如盗梦者,躲在窗台下面,几只野猫上蹿下跳,把我的心湖搅得难以平静。嘴唇干裂,感觉在冒青烟,体内的水分被白天的奔波和夜晚的失眠抽去。目光向北,再向北,如鱼儿般游进那片一望无际且亮汪汪的高原水乡,我的眼角不断滴落乡愁,把黑夜浸透得湿漉漉的。
在我的印象中,故乡人从来不知道“渴”是何滋味,日子总是水灵灵的。奔跑的高原累了,就把头伸进一个个清澈的龙潭里,一阵痛饮,然后继续去追赶太阳。天空或晴或阴,总是一片澄净,如故乡人的明眸和心灵。一年四季,高原水乡呈现出变幻的风景,湖里的芦苇枯了又荣,沟边的小草黄了又绿,河边的垂柳瘦了又肥,目光不管从哪个角度投射过去,都会与浓浓的美韵不期而遇,既而陶醉其中。
扎根于高原水乡的童年和少年,是我人生中最蓬勃、最亮丽的时节。一尾鱼的游动,足以让我追逐一个季节;一只水鸟的飞翔,足以让我幻想一生。河流的欢笑、龙潭的金光,把每一个日子都渲染得多姿多彩。在水沟里捉泥鳅,满头满脸满身都沾着泥巴,成为活脱脱的泥人,可心里的快乐就像被捉放进盆里的泥鳅,不停地蹦跳。有时难免快乐过头,惹下一些麻烦,比如:为找土块堵住沟里上游的水,而把某家的田埂挖断;只顾盯着泥鳅的踪迹,而随手把稀泥甩到人家的稻穗上等。当别人来家里告状时,会遭到大人的一顿训斥,甚至挨揍。但转身又把教训和疼痛忘得一干二净,依旧在水沟里捉泥鳅捉得不亦乐乎。钻入芦苇丛中掏鸟蛋,其乐无穷,可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心生愧疚。当时,我们只顾自己之乐,而全然不顾鸟妈妈的痛苦——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出世的孩子被人带走,它该多伤心啊。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现在自己走得越远,越能体会到其中的痛苦。
故乡人天生就是画家和诗人,他们用色彩和诗意,表现、表达着对高原水乡的热爱和迷恋。一声布谷鸟的鸣叫,从云端落下来,如一把钥匙插进他们的心锁里,随之灵感泉涌,创作出一件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田野的画布上,他们把锄头或犁当作画笔,用汗水调色,在春天描绘出流淌的绿意,在秋天描绘出跳荡的丰收之景。生活的稿纸上,他们把锅碗瓢盆当作字词,用心调遣,在春天赞颂花之绚丽,在夏天抒怀叶之情深。而他们也许不知道,也许早已习以为常——他们耕作的身影是高原水乡这幅水墨画中最迷人的部分,他们布满悦色的笑脸是高原水乡这首朦胧诗中最有韵味的部分。在城市里,我的目光很呆滞,我的内心很荒凉,很多时候想找点儿灵动来激活目光,找点儿色彩来装饰内心,可我发现,外表华丽的城市其实比我还贫困。
一叶扁舟从碧波万顷的荷叶深处,从一首古诗词的意境深处,悠然驶来,载着独属
于高原水乡的浪漫。扁舟的这一头坐着清丽如荷花的阿妹,那一头站着俊俏如荷叶的阿哥,一颦一笑,皆含情脉脉。静默无声处心心相印,欢歌荡漾时情投意合。就算时光会枯瘦,用不老情歌拴在一起的两颗心永远会相厮守。高原水乡,处处清透见底,容不下一丁点儿虚伪和欺骗。从湖中升起的那轮圆圆的明月,是爱的专用章,盖在谁的心扉,谁的幸福就难以被变更。当我在心底再次翻找青春的记忆时,才知道一切早已泛黄。年少时的爱情,跌碎在世俗的坚硬地面上,不仅颗粒无收,心还被锋利的碎片划得伤痕累累。
离开高原水乡后,我的生命一直处于干渴的状态,在异乡喝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呼唤,总是带着血丝。有时受了委屈,想流泪,但就是无泪可流,或者流出来的泪都是浑浊的。我每走远一步,乡愁就拉长一截。有人问:你身后为何湿漉漉的?我答道:那是我存活的最后希望。
1.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湿漉漉的乡愁”的理解。(2分)
2.文章写了哪些让作者魂牵梦萦的记忆?(4分)
3.为什么说“他们耕作的身影是高原水乡这幅水墨画中最迷人的部分”?(2分)
4.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耐人寻味,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参考答案:
一、
1.(1) 诗人 散文家和评论家 抒情 故乡之思、家国之思
(2)徙 葆
(3)颂 诵,围 维
(4)别具一格
(5)在“创新”前加“余光中”。
2.B
3.C(解析:C.句子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让句子整齐划一,还让语句和情感更有气势。)
4.C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能力。根据话题的中心——乡愁与诗歌的关系,首先确立总起句为③;①中的“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与③句中的“惆怅”可联系起来,由此确定①在③后;⑤紧承①举例;②中的“亦”字表明,这是另举了一个例子,应放在⑤后;而④中的“这么”显然是在指示前文。综上所述,应选C项。
5.D
6.乡书何处达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断肠人在天涯 愿驰千里足
7.躲在叮嘱里 听着它 暖融融
8.(1)乡愁是一条长长的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
(2)①乡情可渡 ②千古深深乡心
(3)D【解析】A.语气平平,不能算是“风趣睿智”;B.从语气上看,显得有点倚老卖老、居高临下的意味;C.则又显得不谦虚,有自吹自擂的意味;D.语言比较得体而且显得非常风趣。
(4)略
二、
(一)
1.时间 情感 母亲和妻子儿女 祖国大陆 缓慢、忧伤
2.把乡愁化作邮票,表现对母亲思念;把乡愁化作船票,表现对妻子不舍之意;把乡愁化作坟墓 ,表现对自己孝子之心;把乡愁化作海峡,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写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3.D
4.统一,即结构的相对匀称。全诗四小节,节与节之间比较整齐,每节之间的句子相对和谐对称;变化,即长短句,诗句字数进行变化调节,所以在整体的匀称中又有参差错落之感。
(二)
1.抽象 枯藤、老树 断肠人在天涯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意近即可)
(三)
1.想像之事
2.故乡
3.游子的思乡之情
4.船、山、天、岸
(四)
1.以“湿漉漉”修饰“乡愁”,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发自肺腑的情真意切的思乡之情。
2.①故乡的自然美景;
②童年、少年时代的趣事;
③故乡人辛勤的劳动以及美好幸福的生活。
3.是劳动者改造着、创造了故乡美好的生活,所以劳动者最美。
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勤劳的故乡人不同季节在土地上播种的庄稼比喻成艺术作品,形象生动,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