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出师表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出师表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1 20: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
学习目标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1
积累并会运用文中大量的词语,特别是成语。
2
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
整体感知
诸葛亮 , 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早孤,躬耕于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素有大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其后又进占荆州,袭取益州,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蜀汉事无巨细,都取决于他。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他曾南征,平定了诸少数民族地区,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出祁山、多次伐魏,终因兵少势单,且粮草不继,未能成功,最后病逝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正议》等篇。
背景简介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刘备(先帝)
刘禅(陛下)
父 子
诸葛亮
君 臣
文体常识
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宋陆游《书愤》诗说:“《出 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基础字词
崩殂( ) 忠谏( )
妄( )自 菲( )薄
裨补( ) 遗( )陛下
攸( ) 咨( )
阕( ) 陟( )罚
臧( ) 否( )
倾颓( ) 行( )阵

wàng
fěi
jiàn

wèi
yōu

quē
zhì
zāng

háng
tuí
基础字词
苟( )全 猥( )自
夙( )夜 驽( )钝
诹( ) 攘( )除
斟( ) 酌( )
gǒu
wěi


rǎng
zōu
zhēn
zhuó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

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

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第一段分析
危急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不利
有利
诚宜……
不宜……
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
追殊遇报陛下
总 结
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具体建议。
(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
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总 结
(2)指出其有利条件。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提出具体建议。
①“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
阅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思考:
1.作者在这一段提出了什么建议?
2.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分 析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严明赏罚)
总 结
该段落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
(2)指出要法纪严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