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角边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角边角”公理来解决有
关问题.
2.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 ,初步体会分类讨论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
思想方法.
3.在合作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及“角边角”公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究过程中的分类及角边角公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根据定义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六个条件:边:AB=A′B′ BC=B′C′ AC=A′C′ 角:∠A=∠A ′ ∠B=∠B′ ∠C=∠C′.3.判定三角形全等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即:两个三角形只具备一个条件、两个条件或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是否就能保证三角形全等呢?(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探究1: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1. 如果给出一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 情况?2. 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学生展示课前小组探究结论,师生达成共识: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探究2: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1. 如果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2.只给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学生展示课前小组探究结论,师生达成共识:只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探究3: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1.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师生共同分析得出:2.六种情况中是否有刚刚探究过的情况?教师指出,当两角条件给定时,第三个角的值实际已经确定,所以三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可转化为两角对应相等的条件,是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有三角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个结论说明,如果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个边的条件,所以,我们本节课先来探究两角及其夹边的这种情况。3.小组合作探究步骤1:请每个同学使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一个△ABC,使它满足以下条件(小组统一赋值):△ABC中,∠A=____°,∠B=____°,AB=_____cm.步骤2:每个同学依次把△ABC剪下来.(步骤1与2学生课前完成)步骤3:与同组同学的三角形互相叠放在一起,判断是否能够互相重合.步骤4:请归纳出三角形全等需要的条件?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师生达成一致,教师板书公理.(板书)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图形:符号语言: 在△ABC和△A′B′C′中 (指明范围)∠B=∠B′ ∵ BC =B′C′ (摆齐条件)∠C=∠C′∴△ABC≌△A′B′C′(ASA) (证得全等)强调以下两点:(1)使用条件:数量上:三个判定条件.位置上: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强调“夹边”为两角的公共边.(2)使用时记号“ASA”和条件都按角、夹边、角的顺序排列,并将对应顶点的字母顺序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练习】 (口答)下列各组图中,是全等三角形的有______. 【例1】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点O∠A=∠C,OA=OC求证:△AOB≌△COD 变式1:① 如果将∠A=∠C条件换为AB∥CD,这道题应如何证明;② 已知条件还可如何给出(O为AC中点)。变式2:① 如果将结论△AOB≌△COD变为OB=OD,将如何证明?② 在例1的条件下,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例题小结:两个三角形中证明边(线段)等、角等←证明全等←边等:已知条件、线段中点 角等:已知条件、对顶角、平行←已知文字信息、图形隐含信息分析方法:确定目标→寻找条件→有边相等时,可以在等边两侧找等角或 有两组角相等时,可以找夹边.【练习1】已知:如图,AD平分∠BAC,且∠1=∠2, 求证:① △ABD≌△ACD;② AB=AC. 【练习2】已知:如图,AD=AE,且∠1=∠2, 求证:① △ABD≌△ACE;② AB=AC.(四)交流感悟,总结提升1. 角边角公理① 运用角边角公理证明全等,要注意边与角的位置关系;② 要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 对图形变化的理解有助于寻找对应元素.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① 全等三角形定义 ② ASA.3. 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证线段相等:线段中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 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特殊到一般,情况不明时,从简单入手,逐层递进分类讨论. (五)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1.完成练习册相应内容.2. 总结学过的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3. 完成余下四种情况的探究.(六)板书设计PPT课题角边角公理:图形:推理:例题: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 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画图、剪拼得到猜想,从而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归纳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规范格式,并提醒学生注意三种语言的转换.练习1,巩固角边角公理所需的三个条件.②③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题铺设台阶,巩固角边角公理的使用,变式练习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题后小结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方法.通过学生进一步巩固判定公理的运用.通过小结,进一步加深对角边角公理的掌握,并对常用的证明边相等、角相等的方法加以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