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单元卷】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
第4单元·C培优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面的四个数,( )最大。
A. B.0.6 C.53% D.
2.(3分)下面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B. C. D.
3.(3分)A点和B点分别是长方形两条边的中点,阴影部分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 )
A. B. C. D.1
4.(3分)松树棵数比柏树少,则柏树棵数比松树多( )
A. B. C. D.
5.(3分)某小麦今年产量比去年多,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 )
A. B. C. D.
6.(3分)有两条绳子,第一条用去米,第二条用去它的,剩下部分相等。那么,对于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你的看法是( )
A.第一条绳子长 B.第二条绳子长
C.相等 D.无法比较
7.(3分)m、n均为非零自然数,m÷n=4,那么m与n的最大公因数是( )
A.m B.n C.1 D.4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8.(3分)求较大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 法比较方便.
9.(3分)所有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 ,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10.(3分)一个分数约分后是,原分数分子分母和是72,原分数是 .
11.(3分)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加,和是33,把它约分后得.这个分数是 .
12.(3分)把3米长的绳子剪成每段米的小段,可剪成 段,每段占全长的 。
13.(3分)把的分母除以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当 .
14.(3分)一个分数化成小数后是0.25,分子和分母的差是15,这个分数是 。
三.判断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5.(3分)有两个杯子,各装有半杯水,将它们倒在一起就刚好是一杯水.( )
16.(3分)把一个圆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
17.(3分)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
18.(3分)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比甲数多.( )
四.计算题(共5小题,满分21分)
19.(4分)通分并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和
和
20.(4分)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和5 15和20 4和24 8和12
21.(4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
22.(3分)把下面的各分数约分
23.(6分)把下面的分数和小数互化
0.75= 0.42=
五.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5分)
24.(6分)一袋牛奶糖,共有16颗,哥哥吃了它的,弟弟吃了它的。
(1)兄弟两人共吃了这袋糖的几分之几?
(2)请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25.(6分)五(2)班的同学去图书馆借书,的同学借了《儿童文学》,的同学借了《意林》,的同学借了《少年文艺》,的同学借了《漫画》,还有的同学借了《作文》,借阅哪些书的同学一样多?
26.(6分)五(1)班举行登山比赛,在相同时间内,笑笑登了全程的,淘气登了全程的,谁登得快?请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27.(7分)一个假分数的分子是47,把它化成带分数后,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是3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个假分数是多少?化成带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C; 6.D; 7.B;
8.短除法; 9.2;1; 10.; 11.; 12.12;; 13.除以4; 14.;
15.×; 16.×; 17.√; 18.√;
19.解:
所以
所以
20.解:3和5互为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5=15
15=3×5,20=2×5×2,
所以15,20的最大公因数是5,最小公倍数是3×5×2×2=60。
因为4和24是倍数关系,
所以4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
8=2×2×2
12=3×2×2,
所以8,12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
故答案为:最大公因数:1,5,4,4;最小公倍数:15,60,24,24。
21.解:;
3;
;
2.
22.解:
23.解:0.75
0.4
0.42
0.625
0.27
2.8.
24.解:(1)
答:兄弟两人共吃了这袋牛奶糖的。
(2)弟弟比哥哥多吃了几分之几?
答:弟弟比哥哥多吃。
25.解:
答:借阅《儿童文学》、《意林》和《少年文艺》的同学一样多,借阅《漫画》和《作文》的同学一样多。
26.解:
答:淘气登得快.
27.解:设分母为2,47÷2=23…1,不合题意,
设分母为3,47÷3=15…2,也不合题意,
设分母为4,47÷4=11…3,不符合题意,
设分母为5,47÷5=9…2,不符合题意,
设分母为6,47÷6=7…5,符合题意,
由于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是3个连续的自然数,所以分母为中间的自然数,故为6,
这个假分数是,化成带分数是7.
答:这个假分数是,化成带分数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