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后作业: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后作业: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15: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有学者指出“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反映了英国革命( )
A.剥夺了国王一切权力 B.确立了议会主权
C.推动了两党制的形成 D.首相拥有立法权
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3.有学者在论述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时指出:“对殖民地革命思想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法国革命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美、法革命( )。
A.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传播了民主与平等理念 D.冲击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4.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5.托克维尔指出“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 )
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光荣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的统一
6.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条件。这个“新的政治制度”是( )
A.总统共和制 B.议会共和制
C.专制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
7.“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领导者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中国维新变法 D.马丁路德改革
8.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君主“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1872年11月,梯也尔总统在法国议会上说道:“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由此可见,梯也尔认为推行共和制的意义在于( )
A.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有利于稳定法国社会秩序
C.化解各派别之间的矛盾 D.践行第三共和国宪法精神
10.学者张兴仪在论述某国改革时说,它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它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它引发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该改革是( )
A.英国议会改革 B.中国戊戌变法 C.中国洋务运动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1.有学者指出:出身于普鲁士勃兰登堡容克世家的俾斯麦在日后承担起统一德国的历史使命,实际上是为保护自身利益而主动顺应历史发展的“向前逃跑”。这说明德意志的统一( )
A.遭到来自国内外的重重阻力 B.采取了王朝战争的方式
C.是为了阻止革命和保护特权 D.符合不同派别的共同利益
12.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文明开化 D.大兴教育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
1.答案:B
解析:根据“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可知,国王与议会的地位发生了转变,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即确立了议会主权,故B项正确;英国革命后国王保留了部分权力,没有完全被剥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党制,排除C项;议会拥有立法权,首相拥有的是行政权,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通过“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可知其主旨是强调了制约这一特点,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制约与平衡,所以答案为D。
3.答案:C
解析:根据“对殖民地革命思想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并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对自由、民主、平等等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可知,美、法革命传播了民主与平等理念,推动了拉美地区独立运动的开展,故选C项;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并不是美、法革命最深远的影响,排除A项;美国革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法革命并没有冲击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等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背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5.答案:C
解析:根据“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可知这场革命反对的欧洲的封建制度,旨在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革命应该是法国大革命,故选C;美国独立战争不是发生在欧洲,排除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针对是本国的封建制度,并且保留了君主,带有很多的封建参与与妥协的因素,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德意志的统一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C。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D符合题干的要求;ABC选项都不是英国光荣革命以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排除。故选:D。
7.答案:B
解析: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看资金,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大重要转折点,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是比较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权力受到限制,最终是“统而不治”,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故①②④是符合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特点,而③君主“统而不治”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而不符合德国,因此本题选C。故选:C。
9.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推行共和制是为了防止出现“一场新的革命……最可怕的革命”,即是为了稳定法国社会秩序,故B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第三共和国宪法于1875年通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依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改革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改革后俄国社会矛盾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故D项正确。A项发生在183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发生在1895年,排除;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1.答案:C
解析:考查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以俾斯麦为代表的普鲁士的容克地主们已认识到,德国统一已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种形势下,由普鲁士掌握统一运动的领导权,阻止“自下而上”革命的威胁,保存普鲁士的君主政体和容克地主的特权地位,就成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最有利方式,故选C项。材料强调普鲁士的容克地主们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实现了整个集团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强调统一的阻力或方式,排除A,B两项;这种由封建邦国领导完成统一大业的方式并不符合德意志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封建主义残余必将大量保存,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殖产兴业是指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用国家资金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扶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中“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相符,故选A项;B项是政治方面的措施,C项是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D项是教育方面的措施,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3.答案:
(1)特点:皇权专制;中央集权。
表现:设军权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2)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不同:国家元首权力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政府与议会关系不同,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与联邦政府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制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