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以二氧化碳为例》教学设计
以问题解决整合知识的高中化学复习——以“CO2的再认识”为例
内容分析
从内容的编排上来说,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整理与提升》部分,是第一章的复习课。
从内容的意义上来说,本节课以二氧化碳的知识为载体,学生紧紧围绕着二氧化碳的生成、消除和应用完善了对二氧化碳的再认识,不仅对初中化学及第一章所学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整合和应用,而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工具性知识的学习,也为后面元素化合物、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上来说,本节课以真实、具体的情境为载体,在引导学生客观、辩证的看待一种物质的基础上,感受分类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发展了学生从类别和价态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意识,强化了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现阶段的学生,虽然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及反应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有了一些认识,也会对一些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会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来表达一些变化过程,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对本章内容的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从类别和价态的角度去认识新物质并进行性质预测、自觉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还尚待培养。因此,教师需要运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对物质及其变化这一单元进行整体重组,帮助学生自觉形成对本章内容的系统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进而指导学生运用本章所学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生成和消除CO2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归纳,复习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进一步强化从类别和价态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问题,初步建构认识化学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围绕CO2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会从真实的情境中提炼化学模型,体会生活中的化学变化,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真实情境素材资料的阅读,感受二氧化碳的两面性以及化学学科在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会客观、辩证地看待一种物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从类别和价态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并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