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资料、能源、材料、环保、健康、安全等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研究主题,化学与这些主题密切相关,在其研究与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绿色化学思想和循环经济原则,利用化学变化可以改变原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合成新物质,使之具有更加有益的性能,可以科学、安全有效、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使用各种化学品,发挥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本章内容主题是“化学与可持续性发展”。本章内容安排在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而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对于学生后续模块的选择也很重要。本节内容是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在这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化学品的作用和危害,知道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地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和责任。同时通过阿司匹林药物的合成和发展的学习,初步知道药物设计和合成思路,体会化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及至选择自己升学和就业的方向。通过课前查阅食品添加剂相关资料,课后查阅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的资料,设计实验,小组辩论等,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阿司匹林的结构、制备、疗效和不良反应,通过阿司匹林的学习,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疗效和不良反应。做到正确使用常见的药物,防止滥用药物,拒绝并远离毒品。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作用,树立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观念;了解生产中常见化肥的主要成分,了解农药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合理施加的必要性。知道化肥、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增加环保意识,树立正确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观点。
2.通过阿司匹林药物的合成和发展的学习,初步知道药物设计和合成思路,体会化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课前查阅食品添加剂相关资料,课后查阅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的资料,设计实验,小组辩论等,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药品、化肥和农药,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品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阿司匹林的结构、制备、通过阿司匹林药物的合成和发展的学习,初步知道药物设计和合成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1.引入:介绍化学品的分类。
讲述:化学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和作用。
展示:人均寿命和传染病死亡率的统计资料,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讲述:阿司匹林源于柳树皮中的水杨酸。阿司匹林是以水杨酸为原料生产的。
学生:倾听,了解药品的来源: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数据使学生了解药品的重要作用,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了解化学品的价值。
(二)环节二
1.教师讲解阿司匹林的结构、作用以及合成方法。
学生活动:倾听,理解
2.教师介绍:阿司匹林药物的设计合成的发展。
学生活动:倾听,初步了解药物合成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阿司匹林药物的合成和发展的学习,初步知道药物设计和合成思路,知道分子结构及其修饰是决定药效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展示: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书。
学生活动:阅读说明书,了解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和使用禁忌。
讨论交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小结:
1.不能滥用药物
大部分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滥用。滥用药物主要是指非法获得及使用受管制药物,无医生处方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静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服用毒品等。
2.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R):需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得到,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OTC):消费者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
设计意图:以阿司匹林为例,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疗效和不良反应。让学生树立健康新观念,做到正确使用常见的药物,防止滥用药物,拒绝并远离毒品。
(三)环节三
1.展示:食品配料表
教师讲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满足了人们对于食品多样化的需求。食品添加剂有上千个品牌,按照功能可分为:
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
调味剂——增添食品的味道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营养强化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学生活动:按照课前布置的任务分组介绍不同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作用。
2.教师:展示资料
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了一次“奶粉中毒事件”,曾导致12 344名婴儿因食用含有微量砷的调制奶粉而中毒,其中130名呈脑麻痹症而死亡,有的严重残废或发育畸形。奶粉中的砷就是由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磷酸盐带入的。所以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我们必须牢记的重大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中的“四川泡菜”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加工泡菜的工人透露,他们在泡菜中的保鲜剂(苯甲酸钠)使用量居然是0.3%。而根据国家标准,泡菜的加工过程中,苯甲酸钠的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五,这家厂的用量超标了6倍之多。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1.我们是否应该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
2.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查阅食品添加剂相关资料,课上交流讨论,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作用,树立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观念。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环节四
1.图片展示:
教师:
提问1: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学生思考:施用化学肥料是保障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
提问2:化肥主要为农作物补充哪几种元素?请分别举出几种化肥?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讲述:不合理施用化肥也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合理使用化肥,除了要考虑土壤酸碱性、作物营养状态等因素外,还必须根据化肥本身的化学性质进行科学施用。
2.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如何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学生交流:自己得到的有关农药与农作物的关系,农药的发展变化情况。
3.教师介绍:DDT的作用和危害
学生倾听,思考:知道农药对人体的健康的危害,增加环保意识,树立正确合理使用农药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讨论,知道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必要性。知道化肥、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增加环保意识,树立正确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观点。
课堂小结:
正确认识化学品的作用和危害,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地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和责任。
课后任务:
1.以“农业生产中是否应该继续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主题准备进行小组辩论。
2.收集阿司匹林、青霉素、抗酸药、含麻黄碱的止咳药的药品说明书,阅读、总结有效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选择一种抗酸药,设计实验方案对有效成分进行验证。
五、板书设计
第八章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