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11 09: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填空。(21分)
1.(2分)与a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和   .
2.(2分)下面三角形中,∠1=   ,按角分这是一个    三角形。
3.(4分)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4.(4分)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5.(1分)大于3.2而小于4.2的一位小数共有    个。
6.(1分)如果8.5+△=5.6+□,那么△   □。(填>、<或=)
7.(3分)4、5、6、7、8五个数字组成乘积最大三位数和两位数是    和    ,乘积是    。
8.(2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
9.(2分)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还剩1.25米,第二根还剩0.62米,第    根铁丝用去得多,多    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
10.(1分)里面有7个。    
11.(1分)a2一定大于2a.   .
12.(1分)学校买来90本书,分给一年级,那么一年级分得30本书。    
13.(1分)、、都是最简分数。    
14.(1分)梯形有无数条高.   
15.(1分)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30°的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50°。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6.(1分)下列说法中,(  )是错误的。
A.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C.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都有无数条高
D.平行四边形具有稳定性
17.(1分)下面算式中,乘号可以省略的是(  )
A.4.5×1.2 B.3.7×a C.7.5×1 D.5.6+x
18.(1分)李华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19.(1分)下列选项中,能用2a+6表示的是(  )
A.整条线段的长度: B.整条线段的长度:
C.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D.这个图形的面积:
20.(1分)3.6、3.60、3.600这三个数(  )
A.大小相等,精确度相同 B.大小相等,精确度不同
C.3.600最大
21.(1分)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不可能得到(  )
A.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B.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C.两个三角形
D.两个梯形
四、计算。(26分)
22.(8分)直接写出得数。
11.3+5.7= 10﹣4.25= 130×20= =
0.45﹣0.23= 1+2.68= 118×18≈ =
23.(18分)能简算的要简算。
152×9+48×9 28.51+32.14+11.49
73.5﹣(42.9+7.1) 102×11﹣11×2
五、动手动脑。(17分)
24.(4分)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5.(4分)画出下面图形底边上的高.
26.(9分)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某超市甲、乙两人第三季度牛奶销售情况统计表。
七月份 八月份 九月份
甲的销售量(箱)            
乙的销售量(箱) 35     60
某超市甲、乙两人第三季度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图。
(1)综合分析图表,将统计表和统计图补充完整。
(2)   月份,两人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3)7月份甲的销售量是乙的。
六、解决问题。(24分)
27.(4分)一本书,丫丫看了全书的,亮亮看了这本书的,谁看得多?多多少?
28.(5分)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买这样的一双运动鞋和一根跳绳,爸爸付5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9.(5分)大名到北京大约450千米,丫丫全家开车从大名去北京,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上午8:00出发,中午休息1小时,16:00前能到达北京吗?
30.(5分)实验小学四年级共235名学生和10位老师,一起到天山海世界游玩,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31.(5分)一个农场计划运出30吨西瓜,第一次运出12.4吨,第二次运出8.6吨,剩下的用载重3吨的汽车来运,一次运完,需要几辆汽车?
32.一个长方体长为36厘米,宽为18厘米,高为12厘米,可以截成多少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21分)
1.【分析】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则与a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为:a﹣1,a+1;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是一个自然数,与a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分别a﹣1和a+1;
故答案为:a﹣1,a+1.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
2.【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出∠1的度数,从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标准:锐角三角形:最大角小于90°,直角三角形:最大角等于90°,钝角三角形:最大角大于90°。据此解答。
【解答】解:∠1=180°﹣38°﹣47°
=142°﹣47°
=95°
95°>90°
因此这个三角形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95°,钝角。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标准。
3.【分析】(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中1份涂色,表示;
(2)把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其中1份涂色,表示;
(3)把一个圆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它的,其中3份涂色,表示;
(4)把这些圆的个数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其中1份涂色,表示。
【解答】解: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4.【分析】观察图可知:每小格表示0.01,据此把直线上方框中对应的数写出来即可。
【解答】解:
【点评】根据小数的意义得出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单位是多少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5.【分析】由题意可知题干中限制了小数的位数,在3.2和4.2之间一位小数有3.3、3.4、3.5、3.6、3.7、3.8、3.9、4.0、4.1,据此即可得解。
【解答】解:在3.2和4.2之间一位小数有3.3、3.4、3.5、3.6、3.7、3.8、3.9、4.0、4.1,共9个。
故答案为:9。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题目条件的限制,然后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求解。
6.【分析】设8.5+△=5.6+□=10,即可求出△和□的值,再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即可。
【解答】解:设8.5+△=5.6+□=10
则△=10﹣8.5=1.5
□=10﹣5.6=4.4
1.5<4.4
所以△<□。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假设法求出△和□的值。
7.【分析】据乘法意义及乘法算式的性质可知,乘法算式中的因数越大,积就越大;根据数位知识可知,一个数的高位上数字越大,其值就越大,又因为现在各个数的和一定的情况下,两个因数越接近,它们的乘积就越大,由此可知,要想两位数最大就要把最大的数字放在十位,要把第二大的数字放在三位数的百位表示,然后再把第三大的数字放在三位数的十位,最后把剩下的两个数分别放在三位数与两位两位数的个位,据此得到三位数和两位数;要想使乘积最小,思路正好与乘积最大的相反,由此得到最小的两个。
【解答】解:根据乘法的性质及数位知识可知,
8>7>6>5>4,所以用4、5、6、7、8组成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
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764×85=64940。
故答案为:764×85=64940。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在三位数与两位数中的同位数上,大数应优先两位数,才能最大,反之,最小。
8.【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内角和为(n﹣2)×180°(n>3),由此可以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
【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4﹣2)×180°=360°,
所以,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
故答案为:360,7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能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
9.【分析】原来两根铁丝的长度相等,比较两根剩下的长度,剩下的越少则用去的越多;两根绳子剩下的长度作差,剩下部分的差就是用去的差。
【解答】解:1.25>0.62
第二根剩下的少,所有第二根用去得多;
1.25﹣0.62=0.63(米)
答:第二根铁丝用去得多,多0.63米。
故答案为:二,0.63。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小数减法的应用,明确原来长度相等,剩下的越多则用去的越少。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
10.【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15份,每份表示,表示这样的7份,即7个;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里面有7个;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1.【分析】因为a2=a×a,2a=a+a,当a=2时,a2=22=4,2a=2×2=4,此时a2=2a;当a=1时,12=1,2×1=2,所以a2小于2a;所以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解:因为当a=2时,a2=22=4,2a=2×2=4,此时a2=2a,所以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是判断此题最简单的方法.
12.【分析】把买来书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分给一年级,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出90本的是多少本,然后与30本进行比较。
【解答】解:90×=30(本)
所以一年级分得30本。
30=30
因此,题干中的结果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只要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3.【分析】的分子和分母还有公因数7,不是最简分数;据些判断即可。
【解答】解:不是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是;
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简分数知识点,运用最简分数知识,找出题干中错误的地方,即可作出判断。
14.【分析】根据梯形的高的含义,在梯形上底上任取一点,过这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段即为梯形的高.这样的线段可以作无数条,因而一个梯形能画出无数条高,又因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互相平行,因而这些高都相等.据此得出答案.
【解答】解:梯形有无数条高;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梯形高的含义.
15.【分析】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30°的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四边形,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30°的角,
剩下图形可能是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剩下图形也可能是四边形,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
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变化,可拿一张纸按题意剪一个三角形,用折线的方法得出答案。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6.【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梯形的概念以及高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A不符合题意。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所以B不符合题意。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都有无数条高,所以C不符合题意。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平面图形的知识,要熟练掌握。
17.【分析】在乘法里,字母和字母乘,可以省略乘号;字母和数字乘,要省略乘号时,需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数字与数字乘,不可以省略乘号;加减法不可省略运算符号;由此选择得出答案.
【解答】解:A、4.5×1.2为数字乘数字,不能省略乘号;
B、3.7×a为数字乘字母,可以省略乘号,可写为3.7a;
C、7.5×1为数字乘数字,不能省略乘号;
D、5.6+x为加法算式,不能省略加号.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18.【分析】从正面看,左边能看到圆柱的底面:圆形,右边能看到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正方形;据此求解即可。
【解答】解:从正面看从左到右分别看到的是圆和正方形。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物体的能力,关键是能观察出物体从正面看是什么图形。
19.【分析】A、整条线段的长度是a+2+6=a+8,不符合题意;
B、整条线段的长度是a+6+6=a+12,不符合题意;
C、长方形的周长是(a+3)×2=2a+6,符合题意;
D、这个图形的面积是2a+6a=8a,不符合题意.
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长方形的周长是(a+3)×2=2a+6,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用字母表示数并计算长度、面积的方法.
20.【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3.6和3.60、3.600这3个小数的大小相等;3.6是一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1,而3.60是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3.600是三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01,所以计数单位不同,据此做出判断.
【解答】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3.6=3.60=3.600;
3.6的计数单位是0.1,3.60的计数单位是0.01,3.600是三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01,计数单位不同.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性质的运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也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搞清数字所在的数位以及对应的计数单位即可解决问题.
21.【分析】通过画图可知: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可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也可能得到两个三角形.
【解答】解:沿平行四边形钝角所在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这样的高有两条,沿这两条高剪开,都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如图2这样剪开,得到两个梯形;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的两个端点刚好是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如图3所示,则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可能得到两个三角形,所以不可能得到两个平行四边形;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的图形切割,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就可以得到答案.
四、计算。(26分)
22.【分析】根据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整数乘法计算、估算的方法求解。
【解答】解:
11.3+5.7=17 10﹣4.25=5.75 130×20=2600 =
0.45﹣0.23=0.22 1+2.68=3.68 118×18≈2400 =
【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的计算,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3.【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加法交换律简算;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
(5)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解答】解:(1)152×9+48×9
=(152+48)×9
=200×9
=1800
(2)28.51+32.14+11.49
=28.51+11.49+32.14
=40+32.14
=72.14
(3)
=﹣


(4)73.5﹣(42.9+7.1)
=73.5﹣50
=23.5
(5)102×11﹣11×2
=(102﹣2)×11
=100×11
=1100
(6)
=1﹣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动手动脑。(17分)
24.【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兔子看到的是壶的正面,壶嘴朝右;小狗看到的是壶的后面,壶嘴朝左;小松鼠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把在中间;小猴子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嘴在中间,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25.【分析】作三角形和梯形高的方法:
(1)找到顶点和对应的边,
(2)在对应边上放一把三角尺 三角尺和这条变保持垂直,然后移动三角尺,三角尺的另一边和顶点重合时就连接顶点和三角尺直角和对应边的重合点.
【解答】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和梯形高的意义和高的画法.根据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即可.
26.【分析】(1)观察统计图中的数据,即能将统计表填写完整;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即能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分别求出每个月甲、乙两人的销售差,再比较大小,相差最大的月份,就是两人的销售量差距最大的月份;
(3)7月份甲的销售量除以乙的销售量,即能求出7月份甲的销售量是乙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1)
七月份 八月份 九月份
甲的销售量(箱) 30 45 50
乙的销售量(箱) 35 50 60

(2)七月份:35﹣30=5(箱)
八月份:50﹣45=5(箱)
九月份:60﹣50=10(箱)
10>5
答:九月份,两人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3)30÷35=
答:7月份甲的销售量是乙的。
故答案为:30;45;50;50;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并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六、解决问题。(24分)
27.【分析】因为丫丫和亮亮都是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所以只要比较和的大小即可知道谁看得多,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就是多看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
答:亮亮看得多,多。
【点评】明确单位“1”相同,直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
28.【分析】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把它们的价钱相加,求出一共需要的钱数,再用总钱数50元减去一共需要的钱数,即可求出应找回的钱数。
【解答】解:50﹣(38.5+4.8)
=50﹣43.3
=6.7(元)
答:应找回6.7元。
【点评】这道题是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29.【分析】假设丫丫全家到北京的时刻是16:00,他们从家出发的时刻是8:00,用16:00减8:00再减中午休息休息的1小时,就是汽车行驶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他们行驶的路程与450千米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能否16:00前能到达北京。
【解答】解:16时﹣8时﹣1时=7(小时)
80×7=560(千米)
560>450
答:16:00前能到达北京。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时间的推算、简单的行程问题。
30.【分析】成人票155元每张,一共有10位成人,所以成人票需要10个155元,用155乘10即可求出成人票需要的钱数;同理求出学生票需要的钱数,再相加即可求解。
【解答】解:155×10+235×95
=1550+22325
=23875(元)
答:买门票一共需要23875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31.【分析】第一次运出12.4吨,第二次运出8.6吨,把它们相加,求出两次运出的总质量,再用30吨减去运出的质量,即可求出剩下的吨数,再除以每辆车每次运的吨数,即可求出需要汽车的辆数。
【解答】解:30﹣(12.4+8.6)
=30﹣21
=9(吨)
9÷3=3(辆)
答:需要3辆汽车。
【点评】解决本题先求出剩下的吨数,再根据除法的包含意义求解。
32.【分析】以长为边,可以切出36÷2=18(个),以宽为边,可以切出18÷2=9(个),以高为边,可以切出12÷2=6(个),再把这几部分相乘即可求解。
【解答】解:36÷2=18(个)
18÷2=9(个)
12÷2=6(个)
18×9×6
=162×6
=972(块)
答:可以截成972块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
【点评】根据题干,得出每条边上可以切出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