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8.1 认识压强)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力作用效果的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重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是本节(第一课时)的重点。
难点 正确区分重力与压力的三要素。
教具 演示 压力小桌,细砂、海绵、砝码、砖头、气球。
学生 压力小桌,细砂、海绵、砝码、砖头、气球。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做游戏:压不爆的气球,首先将一个充气的气球放在地上,气球上再加一木板,然后请一位同学站在木板上,只听得“砰”的一声,气球被压爆了,然后再把一个气球换成6个气球,重复操作一遍,发现气球没有被压破,请同学们讨论原因。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压力? 通过三幅常见的压力示意图表示压力的特点,让学生从压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以及压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压力,然后通过通过讨论和找共同点来得到压力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线索:(1)这三个压力的方向有什么相同的特点?(2)这三个压力的作用点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3)这三个压力的大小都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吗?(4)这三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经过学生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得到以下知识: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的三要素: 方向: 垂直于物体表面 作用点:物体表面 大小: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其它情况不相等,甚至无关。 (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演示,如右图 并提出问题:是否压力的大小越大, 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一定越大? 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帮助学生头脑重新构建新的认知做铺垫。 引导学生从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来设计实验, 并让学生充分利用桌面上的工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得出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邀请学生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一个方案,大约邀请3、4个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成果。 在小组代表展示成果之后,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并对“转换法”这种物理科学方法进行显化教育——通过观察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3.根据学生的展示成果,顺势得出实验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对这个实验探究进行练习巩固。 回顾新课导入时的压气球的游戏,让学生代表根据这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解释。 三.对整节课进行练习巩固。 学生讨论,猜测 学生小组讨论,找共同点 学生讨论,观察,并作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有关。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研究,采用观察法与实验法进行探究。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代表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