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论教养 第2课时课件(共23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9 论教养 第2课时课件(共23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1 15:20:0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孩子:我可以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可以无教养。
9 论教养
学习目标
1.结合旁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流畅,学习时注意体会。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论教养》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第1段与第2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1段的作用:
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第2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2.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3.第10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4.第12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对“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的思考。
6.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7.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但很少人能从中获益,其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
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再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8.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
例子,再谈“有教养”
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
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品味语言。
品味亮点词语: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4)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5)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拓展延伸
利哈乔夫谈教育与历史
利哈乔夫认为,中学时代的教育是树立人文素质最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对文学、艺术、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青少年不必急于选择专业,而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欣赏力,而这种审美欣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民族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因为“文学是心灵的对话”,也是一种哲学。
利哈乔夫认为,一个人是在多年历史中培养出来的,无意识地吸收了现代的和自己前辈的东西,历史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不仅仅是一个窗口,而是一扇门,一扇大门。
譬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革命者、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生活过的地方,生活在伟大的批评家和哲学家生活过的地方,每天回味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参观伟人的故居和博物馆,他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街道、广场、运河、楼房、公园——回忆、再回忆、不断地回忆,这些隐含一代代人的爱和智慧不自觉地被加以创造,融入我们的思想中,成为好与坏的准则。它教
我们尊敬前辈,培养对后代的责任感。这样
,过去的和将来的就不可分了,每一代人好
似时间中相互连接的种子。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宽而少。要求自已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会怠慢;要求别人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作者在这里阐述了古代君子所具有的良好修养,表达了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
国学经典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唐 韩愈(原毁》)
赏析:
有关教养的名人名言
1.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培根
2.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切斯特菲尔德
3.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王尔德
4.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洛克
课堂总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已经步入智能时代,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文明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要求会更高,希望
我们从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启发,
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6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与第17段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作者说“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提出作者的观点,统领下文内容。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第16段提出观点: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第17段则具体从多方面举例论说怎样做到这一点。
因为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只有敬重社会,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才能有优雅的举止。
3.体味下列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结合选文谈一谈,应如何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示例: 要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必须对世界万物怀有一颗敬重之心,在与人的交往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不妨碍别人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作业布置
口头作文
(任选一)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论 教 养
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无教养(反面举例)
有教养(正面论述)
怎样做到有教养(优雅风度)
基础:关照态度
体现
不大声喧哗
衣着整洁
不絮絮叨叨
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动物等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论教养》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运用(36分)
1.填空。(6分)
《论教养》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本文透过众多“______”“______”的现象,探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本质,富有现实意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馅。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tíng( )——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陌生(______) 疲惫(______) 雷tíng(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2分)
(3)文中“彬彬有礼”的意思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处破折号,其作用是(2分)(______)
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插说。 C.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D.表示话题的转换。
E.表示声音的延长。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自己吹暕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真诚的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B.上课时咱们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纪律
C.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D.这个盗贼虽然能随机应变,但也难以逃脱人民警察的火眼金睛。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切忌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D.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6.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交往中。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躁          ,      是不可一世,还是谦虚谨慎
7.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有教养的一项是(  )(2分)
A.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岀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姑姑家该怎么走,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该怎么走 ”
B.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上一躺,女儿见状,急忙端来热水,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C.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小雷却无精打采地趴着,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小雷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 你管得着吗 ”
D.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龙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晒在阳台上的被子。芳芳气冲冲地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湿了人家的被子也不管!”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来解说“教养”
B.本文透过众多的“有教养”以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本文作者通过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D.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引用名言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9.学完本课,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你也参与其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总结结论] 请写出你从下面表格中得到的结论。(4分)
某校九年级学生关于家风对个人教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
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 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
选项 比例 选项 比例
有 90.91% 学校 33.33%
没有 0.61% 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61.21%
关系不大 8.48% 社会大环境 5.46%
(2)[畅谈感受]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缺乏教养的表现。观察下面两幅漫画,从教养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4分)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①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②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 摘自利哈乔夫《论教养》 )
材料二 
①教养和财富一样,都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②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定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情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人野蛮地攀折树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和谐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装。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是污垢。
( 摘编自毕淑敏《教养的证据》 )
材料三 
①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
②媒体、网络语言有时缺乏文字上的教养。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 摘编自周国平《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优雅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还有着深刻的内涵。
B.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C.对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是有教养的表现。
D.语言上的良好作风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
2.简要分析材料二第②段的论证思路。(6分)
3.材料三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4.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说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 ”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 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 ”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将以矫世也。”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4.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 为什么 (3分)
5.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充当选文第②段的论据 说说理由。(4分)
【甲】 隋炀帝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后,为了出游更舒适方便,他特意建造了高大华丽的“龙舟”。每次出游,他都要带着数十万随从,还下令沿途百里内的百姓都要贡献食物,劳民伤财。他的奢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亡国。
【乙】 清代和珅,凭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地索取贿赂,盗窃国库,财富多到了难以统计的程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嘉庆即位后,和珅被绳之以法,身败名裂。
参考答案:
一、
1.利哈乔夫 苏联 有教养 无教养 真正的教养 优雅风度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作者的观点,同时注意苏联作家不要写成俄国作家。
2.(1)mò bèi 霆 (2)缺馅 缺陷 (3)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4)C
3.D 解析:箴言:劝诫的话。
4.D 解析:A.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B.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C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D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多用于褒义用来形容盗贼,用错了对象。
5.C 解析:切忌的是“互相妨碍”,“不要互相妨碍”否定不当。
6.示例一:是居高临下 还是礼贤下士
示例二:是彬彬有礼 还是粗暴蛮横
示例三:是勇于担当 还是怨天尤人
B
8.D 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9.(1)[解析] 结合表格中的内容与数据分析可知,某校超过九成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超过半数的九年级学生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答案] 示例:某校超过九成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超过半数的九年级学生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2)[解析] 仔细观察漫画,注意画中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及其他文字信息等,抓住画面特征进行描绘,然后联系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思考创作动机,选择最佳的答题切入点。本题中,第一幅漫画上有“名胜古迹”“××到此一游”等文字,揭示的是旅游景区的乱涂乱画现象;第二幅漫画上有“上完厕所不冲”等文字,揭示的是“上完厕所不冲”这一不文明现象。联系生活实际,从教养的角度谈感受即可。
[答案] 示例:第一幅漫画描述的是在旅游景区乱写乱画的现象,第二幅漫画描述的是上完厕所不冲的现象,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虽说是小事,是细节问题,但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情况。所以,教养的形成必须从细节、小事抓起。
二、
(一)
1.B
2.①首先提出“热爱大自然是教养的首要证据”的观点;②然后从反面论述了不敬畏自然的人,会因蒙昧狭隘、盲目傲慢而给人缺乏教养的印象;③最后从正面论述了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才会充满爱心,从而具备教养。( 每点2分,共6分 )
3.举例论证。(1分)举尼采指出德国青少年向媒体学习母语所产生的弊端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媒体、网络语言有时缺乏文字上的教养”的观点。(2分)
4.①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②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对人类的优秀品质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③以本民族经典作品为范本,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 每点2分,共6分 )
(二)
1.成由节俭败由奢(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2.首先解释“俭”的含义和作用(或重要性),揭示论题;接着从“俭可以治国”“俭可以持家”“俭可以修身”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归纳(或提出、强化、重申)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不能颠倒。因为这三段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顺序,与第①段中“国”“家”“人生”一一对应(或与“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相照应,或与第⑤段中“国家”“家庭”“公民”一一对应)。
5.材料【甲】 可以充当第②段的论据。理由:隋炀帝骄奢淫逸,最终亡国。从反面论证了“俭可以治国”的观点;而材料【乙】 不能充当第②段的论据。理由:和珅贪婪奢侈,穷奢极欲,导致身败名裂,从反面证明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第2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3.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4.第10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明确: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5.第12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对“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的思考。
7.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8.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但很少人能从中获益,其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
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再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9.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二、品味语言
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3.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4.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明确:“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5.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三、拓展延伸
1.利哈乔夫谈教育与历史。
利哈乔夫认为,中学时代的教育是树立人文素质最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对文学、艺术、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青少年不必急于选择专业,而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欣赏力,而这种审美欣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民族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因为“文学是心灵的对话”,也是一种哲学。
利哈乔夫认为,一个人是在多年历史中培养出来的,无意识地吸收了现代的和自己前辈的东西,历史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不仅仅是一个窗口,而是一扇门,一扇大门。
譬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革命者、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生活过的地方,生活在伟大的批评家和哲学家生活过的地方,每天回味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参观伟人的故居和博物馆,他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街道、广场、运河、楼房、公园——回忆、再回忆、不断地回忆,这些隐含一代代人的爱和智慧不自觉地被加以创造,融入我们的思想中,成为好与坏的准则。它教我们尊敬前辈,培养对后代的责任感。这样,过去的和将来的就不可分了,每一代人好似时间中相互连接的种子。
2.国学经典。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唐 韩愈(原毁》)
赏析: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宽而少。要求自已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会怠慢;要求别人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作者在这里阐述了古代君子所具有的良好修养,表达了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
四、本课小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五、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已经步入智能时代,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对文明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要求会更高,希望我们从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六、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6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与第17段有什么关系?
提出作者的观点,统领下文内容。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第16段提出观点: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第17段则具体从多方面举例论说怎样做到这一点。
2.为什么作者说“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因为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只有敬重社会,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才能有优雅的举止。
3.体味下列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4.结合选文谈一谈,应如何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示例: 要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必须对世界万物怀有一颗敬重之心,在与人的交往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不妨碍别人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七、作业布置(口头作文,任选一)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论教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法指导:
1.结合课本32页“阅读提示”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流畅,学习时注意体会。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2.第2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3.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
4.第10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明确:
5.第12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明确:
6.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7.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8.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9.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二、品味语言
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
3.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
4.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明确:
5.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
三、拓展延伸
1.利哈乔夫谈教育与历史。
利哈乔夫认为,中学时代的教育是树立人文素质最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对文学、艺术、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青少年不必急于选择专业,而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欣赏力,而这种审美欣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民族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因为“文学是心灵的对话”,也是一种哲学。
利哈乔夫认为,一个人是在多年历史中培养出来的,无意识地吸收了现代的和自己前辈的东西,历史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不仅仅是一个窗口,而是一扇门,一扇大门。
譬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革命者、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生活过的地方,生活在伟大的批评家和哲学家生活过的地方,每天回味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参观伟人的故居和博物馆,他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街道、广场、运河、楼房、公园——回忆、再回忆、不断地回忆,这些隐含一代代人的爱和智慧不自觉地被加以创造,融入我们的思想中,成为好与坏的准则。它教我们尊敬前辈,培养对后代的责任感。这样,过去的和将来的就不可分了,每一代人好似时间中相互连接的种子。
2.国学经典。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唐 韩愈(原毁》)
赏析: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宽而少。要求自已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会怠慢;要求别人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作者在这里阐述了古代君子所具有的良好修养,表达了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
四、作业布置(口头作文,任选一)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②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③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第①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与第②段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作者说“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3.体味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结合选文谈一谈,应如何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论教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法指导:
1.结合课本32页“阅读提示”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流畅,学习时注意体会。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第2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3.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4.第10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明确: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5.第12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对“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的思考。
7.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8.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但很少人能从中获益,其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
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再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9.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二、品味语言
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3.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4.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明确:“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5.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三、拓展延伸
1.利哈乔夫谈教育与历史。
利哈乔夫认为,中学时代的教育是树立人文素质最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对文学、艺术、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青少年不必急于选择专业,而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欣赏力,而这种审美欣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民族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因为“文学是心灵的对话”,也是一种哲学。
利哈乔夫认为,一个人是在多年历史中培养出来的,无意识地吸收了现代的和自己前辈的东西,历史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不仅仅是一个窗口,而是一扇门,一扇大门。
譬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革命者、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生活过的地方,生活在伟大的批评家和哲学家生活过的地方,每天回味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参观伟人的故居和博物馆,他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街道、广场、运河、楼房、公园——回忆、再回忆、不断地回忆,这些隐含一代代人的爱和智慧不自觉地被加以创造,融入我们的思想中,成为好与坏的准则。它教我们尊敬前辈,培养对后代的责任感。这样,过去的和将来的就不可分了,每一代人好似时间中相互连接的种子。
2.国学经典。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唐 韩愈(原毁》)
赏析: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宽而少。要求自已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会怠慢;要求别人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作者在这里阐述了古代君子所具有的良好修养,表达了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
四、作业布置(口头作文,任选一)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②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③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第①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与第②段有什么关系?
提出作者的观点,统领下文内容。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第①段提出观点: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第②段则具体从多方面举例论说怎样做到这一点。
2.为什么作者说“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因为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只有敬重社会,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才能有优雅的举止。
3.体味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4.结合选文谈一谈,应如何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示例: 要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必须对世界万物怀有一颗敬重之心,在与人的交往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不妨碍别人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