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历史课件美苏争霸二战结束19455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对峙苏联美国争霸开始第 三 节美苏争霸苏美一贯的
霸权政策改变
斯大林时期
对外战略霸权政策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搞“霸权主义”?1.历史根源:沙皇对外侵略扩张传统
2.现实条件:苏联的特殊地位;大国 沙文主义政策发展的结果
3.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的变化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5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美苏苏美苏美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苏美基本战略同美国平起平坐,
实现苏美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改变斯大林对外战略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
访美1959不得不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柏林墙
196119551959年
赫鲁晓夫
第一次访问
美国,与美国
总统艾森豪威
尔“戴维营会
谈” 一九六一年修筑的柏林墙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
(1953-1961)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
发表
“戴威营协定”
古巴导弹事件
1962优势在美国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破裂缓和紧张古巴导弹事件结果1961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中,
推行强硬政策
使赫鲁晓夫撤走导弹基地美国总统
(1961-1963)肯尼迪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60、70年代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下降195019751982国民收入美国的 31%67%工业总产值美国的30%80%石油开采量美国的 14%144%钢产量美国的 30%216%19681978洲际导弹苏:858 美:1054苏:1400 美:1054核弹头苏:1300 美:4300苏:4500 美:11000苏美经济军事实力消长的原因苏对内:压缩消费,扩大积累
对外:经济掠夺 美对外:越战受严重挫折
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对内:经济危机的冲击尼克松美国总统尼克松
(1969-1974)
在任期间,调整对外
战略,实行
“尼克松主义”
转入战略防御
勃列日涅夫他执政时期苏联
成为超级大国,
他执政的后期由
于改革失败各种
社会矛盾激化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美欧亚非“和平”攻势扩张赫尔辛基宣言1975以“援助”渗透出兵侵略阿富汗第四次
中东战争中东的不战不和转攻为守尼克松主义中美建交杜鲁门主义 和 尼克松主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欧洲为中心的
全球性进攻战略转为战略防御
处于守势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
正常化
1972年毛泽东接见尼克松总统第三阶段美苏80年代里根主义局部战争排挤苏联势力核军备竞赛“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军事化
比例失调
缺乏经济支撑力 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推行“里根主义” 与苏联进行新的一轮军备竞赛美国总统 里根(1981-1988)苏联的mx导弹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有关中程导弹的条约1985年上台
上台以后,以“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取代科学社
会主义,提倡所谓
“民主化”和“公
开性”。
一九八九年苏美领导人
会谈
(布什和戈尔巴乔夫)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对中国的政策企图控制中国
中苏关系恶化
孤立、反对中国中美
实现关系正常化压制、军事威胁、
武装冲突,中苏
关系严重恶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
时好时坏
曲折发展苏美1989年 5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 中苏关系正常化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5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美苏苏美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