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
作者简介
毕淑敏:
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文学的白衣天使”
(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
(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任主任医生。
医生时代
(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
(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协;
现国家一级作家
作 家 时 代
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
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
《保持惊奇》
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以形容它的广阔。这篇文章选择的比喻则更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一般家庭,住上三居室,就算小康了,这里指的是身体运动的空间。那我们心灵活动的空间,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在精神上,我们是否也需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呢?
文章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新知认知
议论性散文
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字词积累
宽宥 游弋 轻觑
濡养 麾下 坍塌
yì
qù
rú
tān
huī
广袤 赘 余 窗棂 要诀
困厄 襟 怀 灼 晃
自惭形秽 憎恶 俯拾即 是
驰骋 金戈铁马 矗立 惊骇
灰烬 积攒 几 案
(mào)
(zhuì)
(líng)
(jué)
(è)
(jīn)
(zhuó)
(huì)
(zēng wù)
(jí)
(chěng)
(gē)
(chù)
(hài)
(jìn)
(zǎn)
(jī)
一、读一读
yòu
二、记一记(注释中无)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襟怀:胸襟,胸怀。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自读课文。
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
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
括其大意。
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
整体感知。
1. 第一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它们一一对应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2.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3.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
安放自身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4.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心灵空间(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8):分析如何建立“三间精神小屋”。
第1层(7-9)如何建立第一间小屋。
第2层(10-14)如何建立第二间小屋。
第3层(15-18)如何建立第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扩建成精神大厦。
5.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文章开始从名言写起,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下文写三间小屋作铺垫。
6.第1-6段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7.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本课小结。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随堂练习
1.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襟怀(jīn) 宽宥(yòu) 麾下(huī) 自惭形秽(suì)
B.云霓(ní) 憎恶(zēng)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
C.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dān) 悄无声息(qiǎo)
D.广袤(mào) 挟持(jiá)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ō)
解析:A.“秽”应读 “huì”;C.“坍”应读“tān”;
D.“挟”应读“xié”。
B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解析:A.“弛”应写作“驰”;B.“雀”应写作“鹊”;
D.“及”应写作“即”。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B
3.下列红色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新知认知
议论性散文
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三、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以形容它的广阔。这篇文章选择的比喻则更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一般家庭,住上三居室,就算小康了,这里指的是身体运动的空间。那我们心灵活动的空间,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在精神上,我们是否也需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呢?
文章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3.字词积累。
(1)生字注音。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 (mào)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灼(zhuó)晃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 俯拾即(jí)是 驰骋(chěng) 金戈铁马(gē)
矗立(chù) 惊骇(hài) 濡养(rú) 灰烬(jìn) 积攒(zǎn) 几案(jī)
(2)词语解释。
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宽宥:宽恕,原谅。
襟怀:胸襟,胸怀。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游弋:在水中游动。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轻觑:轻视,小看。
濡养:养育,培养。
麾下:指将帅的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
坍塌:倒塌,崩塌。
矗立:高耸地立着。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四、自读课文
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
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五、整体感知
1. 第一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它们一一对应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2.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3.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4.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5.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9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10—14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5—1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6.第1-6段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文章开始从名言写起,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下文写三间小屋作铺垫。
7.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六、本课小结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七、随堂练习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襟怀(jīn) 宽宥(yòu) 麾下(huī) 自惭形秽(suì)
B.云霓(ní) 憎恶(zēng)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
C.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dān) 悄无声息(qiǎo)
D.广袤(mào) 挟持(jiá)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ō)
解析:A.“秽”应读 “huì”;C.“坍”应读“tān”; D.“挟”应读“x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解析:A.“弛”应写作“驰”;B.“雀”应写作“鹊”;D.“及”应写作“即”。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发表独立的见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96%87 / 357196"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2%E6%83%85%E6%80%A7 / 4582394"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正音释义。标出疑难的句子。
3.再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是怎样描述三间小屋的?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憎恶( ) 游弋 ( ) 俯拾即是( ) 灼晃 ( ) 附着 ( ) 赘(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鸠占鹊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代桃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表达效果。
4.分析“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语句的含义。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3)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
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
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二、整体感知
1. 第一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
2.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__________。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__________。
第三间,安放我们____________。
3.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4.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5.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文中标记)
6.第1-6段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
7.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襟怀(jīn) 宽宥(yòu) 麾下(huī) 自惭形秽(suì)
B.云霓(ní) 憎恶(zēng)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
C.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dān) 悄无声息(qiǎo)
D.广袤(mào) 挟持(jiá)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发表独立的见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96%87 / 357196"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2%E6%83%85%E6%80%A7 / 4582394"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正音释义。标出疑难的句子。
3.再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是怎样描述三间小屋的?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憎恶( ) 游弋 ( ) 俯拾即是( ) 灼晃 ( ) 附着 ( ) 赘(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鸠占鹊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代桃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表达效果。
4.分析“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语句的含义。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3)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答案】
1.zēng wù yì jí huǎng fù zhuó zhuì
2.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本文指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
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文中指事业因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而不得发展或荒废。
3.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4.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
5.(1)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
(2)因为在当今世界里,我们在被世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往往会丢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3)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用独立的思考来重塑自我,同时认真地规划、寻找自己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
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
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二、整体感知
1. 第一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它们一一对应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2.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3.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4.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5.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9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10—14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5—1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6.第1-6段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文章开始从名言写起,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下文写三间小屋作铺垫。
7.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襟怀(jīn) 宽宥(yòu) 麾下(huī) 自惭形秽(suì)
B.云霓(ní) 憎恶(zēng)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
C.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dān) 悄无声息(qiǎo)
D.广袤(mào) 挟持(jiá)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ō)
解析:A.“秽”应读 “huì”;C.“坍”应读“tān”; D.“挟”应读“x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解析:A.“弛”应写作“驰”;B.“雀”应写作“鹊”;D.“及”应写作“即”。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