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复习(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复习(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14 22: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创立新制,开拓疆土----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知人善任、对外开放---封建社会全面繁荣时期的奠基者改革弊政,维护统一-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者单 元 复 习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 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客观条件:
1、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各民族联系加强(社会基础) ;
2、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时代要求);
3、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强,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政治经济军事优势)。
主观条件: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招贤士,重用人才;统一方略得当,远交近攻,逐个消灭)第一部分 基础复习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2.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战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人民厌恶长期战争渴望和平,统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之首,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
D.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阅读P4历史纵横,指出这个政策的历史作用★同步检查2.灭六国的不同方式?体现了什么特点?开刀弱小再扫除两翼的是---齐
离间计导致自毁长城的是---赵
引黄河水导致城墙倒塌的是---魏
集中全国之兵强攻消灭的是---楚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远交近攻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1.为统一六国,秦始皇采取的方式有:
A.由李斯全权指挥整个统一战争
B.从弱小的韩国开始,再扫除两翼
C.对齐国使用反间计,使其自毁长城
D.由老将王翦指挥,灭楚国后统一
2.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称颂的事发生在
(公元纪年是什么时候?)
A.公元221年 B.公元220年
C.公元前220年 D.公元前221年
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说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B.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D.使人民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可以从事生产★同步检查二、建立集权的统一国家秦始皇1.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
官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军事上:南攻北伐,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
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发展交通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法律上:制订《秦律》对各措施的作用如何理解?
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1.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巩固“家天下”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皇帝独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2、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4、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驰道
A①②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同步检查2.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  ①从积极方面来看,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②从消极方面来看,君主专制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在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危害尤为严重。   总而言之,从历史发展来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使得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其在明清时期则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 1.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 )   ①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②秦朝时 期监察机构趋向完善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位在历史上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为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的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3.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中,太尉一职仅是虚设其位,实际上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此职,其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B.缺乏担当此任的人才   C.由皇帝加强对军权的控制   D.秦朝军事力量强大故无需任命太 ★同步检查三、秦始皇的暴政秦始皇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
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
秦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1. 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实质是
A.秦始皇个性极其残暴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2.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
A.修长城的艰难困苦
B.人民不堪忍受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影
C.人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D.长城的修筑不利于秦朝巩固统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㈠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1、背景(原因) ①实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历史潮流、社会基础、人心所向) ②秦国实力强大,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a、商鞅变法b、军功爵制 ③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为实现统一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2、经过:韩、赵、魏、楚、燕、齐 ???3、影响:结束了--建立了-有利于-有利于 (二)巩固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四郡)
3、采取经济、文化政策,巩固统一,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修筑水陆交通 、颁布秦律 )
4、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三)推行暴政,激化矛盾,导致秦短暂而亡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连年征伐。(如南征百越、北击匈奴)③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如筑长城、开弛道、建宫室(咸阳宫、阿房宫)、修陵墓④徭役繁重。⑤刑法严酷。 (四)秦始皇的总体评价:功大于过 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唐太宗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的? )政治上 选官不拘一格,招揽人才,虛怀讷谏;
经济上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 “存百姓”想;
法律上 慎用刑法;
文化上 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民族政策上 采取“战而后和”策略,设置羁縻府州管理东突厥,设置安西
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王朝进行和亲;
对外政策上 采取开放政策和兼收并蓄方针,专门设置了鸿 胪寺作为接待
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加强了与印度、日本、朝鲜以及非洲等
地的交流。出现贞观之治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有利缓和矛盾和构建社会和谐的措施?
在对待文化,百姓,少数民族等方面和秦朝有什么不同?1.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加强边防,设置节度使
2.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 .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必须善于纳谏
C.必须轻徭薄赋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3.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
A.接待各国使者 B.专同外国人经商
C.专门处理外来宗教问题 D.专管中外文化的交流
4.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
A.方向不定的风 B.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
C.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 D.民族融合的风气★同步检查2.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唐太宗康熙帝 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面临的形势:(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2)沙俄势力正在东来。(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4)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5)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贡献:(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
A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B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C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D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E 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同步检查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是①满洲贵族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②郑成功坚持抗清③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实力有待驱逐④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
A.“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B.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
C.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
D.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1.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2分)
(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清史稿》在谈及康熙年间的社会状况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和乐,克致太平。”请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的?(5分)(1)史实: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2)不同: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儒为师(2分)
(3)贡献:平三藩、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管理、统一台湾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打败沙俄(3分,答对三个要点可以得3分。)当时世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清朝建立在传统自然经济基础之上而蕴藏着危机,“天下”并不“太平”。(2分)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2.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3分) 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2分)
(2) 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1分)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2分)
(3) 《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2分)
(4) 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2分)(1)贡献: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1分);唐太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分)?; 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分) 特点: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分)
(2)思想: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1分)举措: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分)
(3)理解: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但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
(4)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任两点2分) 3.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 。。。
(1)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4分)
(2)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 (6分)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1)三征噶尔丹,控制新疆;进兵西藏,维护西南稳定;统一台湾;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4分)
(2)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汉族的上层人士,重用汉族官员;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6分)4.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秦始皇与康熙帝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指出这两位君主的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同点及其给中国历史造成的危害。据此谈谈你如何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⑴.秦始皇的贡献:
结束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局面,统一了中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等,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制定颁布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
⑵.康熙帝的贡献:
采取更名田等经济措施,有利于清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亲征噶尔丹,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的统治;组织抗击沙俄的斗争,解决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树立了中央政权对藏传佛教的权威,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康熙帝的统治对近代中国版图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4.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秦始皇与康熙帝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指出这两位君主的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同点及其给中国历史造成的危害。据此谈谈你如何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⑶.相同点: 都采取了文化专制的措施,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和强化专制权力;
危害: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康熙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的局面,僵化了思想;⑷.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巨大,但英雄人物能作出多大贡献从根本上说是由时代所决定的,英雄人物由于受到时代与阶级等局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行动,也会给社会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