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本章知识复习与归纳
R·八年级下册
复习目标
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利用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量浮力,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理解浮沉条件,能利用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飞艇和热气球等的工作原理。
课前自学准备
复习要求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知识点一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课堂教学展示
归纳总结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例1
a b c d
(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2)根据图a、c、d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3)根据图_________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8
液体密度
a b c d
a、b、c
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二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 = G排= ρ液 g V排
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g取10N/kg)
A.0 B.0.3N
C.0.5N D.0.8N
例2
B
中间圆柱部分不受浮力
V排=80cm3-5×10cm3=30cm3
F浮=ρ水 g V排=1×103×10×30×10-6N=0.3N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知识点三
浮沉条件
上浮
下沉
漂浮
悬浮
F浮>G
ρ液>ρ物
F浮ρ液<ρ物
F浮=G
ρ液>ρ物
F浮=G
ρ液=ρ物
浮力应用
轮船:
制成“空心”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潜水艇:
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
气球和飞艇:
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升降
密度计: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例3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ρa=2g/cm3>ρ水<0.5g/cm3=ρb
ρ=(ρa+ρb)/2=1.25g/cm3>ρ水
ρ=2ρaρb/(ρa+ρb)=0.8g/cm3<ρ水
D
1.有一木块竖直地浮在水面上,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若把露出的体积切掉,则( )。
A.木块将全部浸没在水中
B.木块剩余部分4/5浸没水中
C.木块剩余部分1/5浸没水中
D.木块下沉入水底
B
木块漂浮 F浮=G
ρ水gV排= ρ物gV物 V排/V物= ρ物/ ρ水=4/5
∵ ρ物和ρ水不变, ∴V排/V物=4/5 不变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演练
2.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相等,放入水中后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分别是各自体积的1/3和1/2,则( )(多选)。
A.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3:2
B.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4:3
C.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1:1
D.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4:3
BC
F浮甲=m甲g=m乙g=F浮乙
ρ水g V甲=ρ水g V乙
V甲/V乙=3/4
ρ甲/ρ乙=V乙/V甲=4/3
3.一长方形木块,质量为27 g,漂浮于密度为0.9×103 kg/m3的液体中,露出液面的高度为8 cm,木块底面积为0.75 cm2,木块密度是————————kg/m3。
0.75×103
F浮=m木g=ρ液gV排
V排=m木/ρ液=3×10-5m3
V露=8×0.75×10-6m3=6×10-6m3
ρ木=m木/V木=0.75×103kg/m3
V木=V排+V露=3.6×10-5m3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乙
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
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
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G甲
F拉
F浮
G甲
G丙
F浮
G乙
F浮乙
F拉
G乙>G丙
ρ乙>ρ水
=
G乙=F浮乙+F拉
G乙>F浮乙
ABD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