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1 21: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 21 杨氏之子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甚聪惠( )
A.为什么 B.很 C.厉害
5.孔君平诣其父( )
A.去,到 B.拜访 C.造诣
6.乃呼儿出( )
A.你,你的 B.是,就是 C.于是,就
7.为设果( )
A.帮助 B.替,给 C.因为
8.读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二、填空题
9.把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写在横线上。
1.诣其父 诣:_______ 2.乃呼儿出 乃:_______
3.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 4.甚聪惠 惠:_______
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闻:_______
10.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1.茅以升在qiáo liáng( )方面的zào yì( )极高,钱塘江大桥就是他主持修建的。
2.人们很早以前就学会了驯养jiā qín( )。
三、语言表达
11.小练笔。(选做题)
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对话,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发挥想象,听完杨氏之子的回答后,孔君平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
_____
12.课堂上老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姓氏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姓氏的印象,老师鼓励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准确地记住某个姓氏的。杨晓同学说:“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用诈骗的手段骗取大量金钱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钱充满了铜臭。我记住了‘钱’这个姓氏。”班里一个叫钱军的同学不乐意了,他站起来接着杨晓同学的话说……假如你也姓钱,你会怎样说?能既风趣幽默,又不伤人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齐桓公称霸后齐国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当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位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指出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得力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着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国君叫你养鸟,你却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因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他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提醒,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有删改)
13.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4.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贫乏——( ) 蔑视——( )
15.理解“若不是你的提醒,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这句话。
(1)句中的“你”指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
(2)“我”险些犯了什么大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犯了大错误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百姓都尊敬地叫晏婴“晏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17.你从这则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拓展。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 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有删改)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讽( )  胸襟( ) 
健全( ) 不露声色( )
20.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1)________;(2)______________。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__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2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幽默的人?请用“﹏﹏”在本文画出答案。
23.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
(2)一次,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___,忘了写内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掌握。划分节奏时,要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朗读,明确句子在哪里可以停顿。C项,“君家”的意思是“您家”,中间不可分开。
2.C
【详解】
考查文言文朗读和理解能力。平时要主动结合文意给语句划分节奏。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大意:杨氏的孩子马上回答说:“(我)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选文“应声答曰”是连贯的动作,与“儿”划分开;
“孔雀”是作为“是夫子家禽”的主语,所以与后文划分开;
古文的“家禽”不同于现代“家禽”,文中是指夫子家的鸟,所以要划分开。
3.B
【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出自刘义庆的《杨氏之子》,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B
5.B
6.C
7.B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甚聪惠: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聪明。“甚”的意思是很。
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孔君平诣其父: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的意思是拜访。
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乃呼儿出: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乃”的意思是于是,就。
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为设果: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为”的意思是替,给。
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A
【详解】
考查了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诵读,然后结合句的结构、用词及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断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出自文言文《杨氏之子》,意思是: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结合句义或句中词语的构成可知,正确的断句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9. 拜访 于是 给……看 同“慧” 听说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诣其父:拜访他的父亲。诣:拜访。
乃呼儿出: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乃:于是。
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示:给……看。
甚聪惠:非常聪明。 惠:同“慧”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闻:听说。
10. 桥梁 造诣 家禽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梁、诣、禽”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1.范文:早就听说我这位朋友的儿子非常聪明,本来以为会难倒他,真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应答得如此巧妙,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他的聪明机智,这孩子将来前途无量啊!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要从孔君平的心理描写角度出发。注意语言的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符合文章的语境和任务的形象即可。
12.星期六下午,我看到杨晓同学用十元钱买了一大盘“杨”肉串,吃得津津有味,我当时感到原来“钱”和“杨”肉串一样都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我不但加深了对“钱”姓的感情,也记住了香喷喷的“杨”姓。
13.示例:晏子巧救烛邹
14. 丰富 尊敬
15. 晏子 齐景公 因为一只鸟飞走了,就要亲手杀死养鸟的人。 其他诸侯知道了,会认为齐景公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他们。
16.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指出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得力助手。
17.示例:劝人要讲究方法,若是太过直白,反而会适得其反,惹人生气。(或:不能为一点点小事就动怒,要学会宽容;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尽量不出错。)
13.这道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提炼出文章的题目。
14.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反义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要确定反义词,可以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15.这道题考查学生从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回到原文再查找答案。此外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大错误”指因为一只鸟飞走了,就要亲手杀死养鸟的人。至于“后果”, 学生可结合文章进行猜想,言之有理即可。
16.这道题考查学生从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结合上文内容可知,老百姓把他叫做晏子是因为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指出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得力助手。
17.这道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学生只需要结合“劝人要讲究方法”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8. 比如,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 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19. 讽刺 胸怀 健康 不动声色
20.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爸爸自然不会知道,但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
21. 议长用一句幽默的话解决了拐杖的放置事,也化解了尴尬 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事,既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对比 秃头
22.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23. 我恰好相反 署名
18.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词语进行合理地解释。另外,同学们要严格遵守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千万不要脱离文章。
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近义词。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词语意思。因为我们可以结合词义来记忆词语。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近义词的含义,多读、多听、多练。
20.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我们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
2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概括、总结。
2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也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我们再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
23.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得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如果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