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认识压强》教学设计
《认识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压强》为沪粤版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第一节,此章讲述压强和浮力的知识,压强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本节主要有压力和压强两部分内容。本课时重点讲授压力和压强及压强的应用。由于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理解压强概念的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系,鉴于此,我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同时,压强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大量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让学生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压力的慨念;
②理解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压强的概念;
③知道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④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②通过探究压力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使学生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并增强分析问题及科学表述实验结论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通过交流与评价,得到激励。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
③学生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大小均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过程中实验的设计(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教学资源】
教师使用:PowerPoint课件、水袋、钉床。
给学生提供:海绵、细沙、自制压力小桌、钩码、弹簧测力计、宽度不同的包装带、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观看视频,演示实验—躺钉板床”(2个不同钉床、1个水袋)问题:水袋会被扎破吗?演示1:把水袋轻轻地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床上;演示2:把水袋轻轻地放在有多个钉子的钉床上,再放上砖块。演示3:把水袋轻轻地放在只有三枚钉子的钉床上;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水袋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床上即使上面放一砖块,水袋都没有被扎破?而放在三枚钉子的钉床上,只轻轻一放水袋就被扎破,是为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的问题
二、建立压力的概念 2 .分析常见压力情景,归纳什么是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用符号 “F”表示。(2) 方向: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指向受压物体。 (3)作用点:受压面上。 (4)大小:物体放水平面时:F = G 学生观察图片,归纳出压力的方向,从而认识压力。
三、科学探究,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 提出问题 形成猜想问题:同一个水袋,都受到了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这么不同呢?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疑问:都是相同的水袋,都受到了压力,为什么效果却不相同呢?
(1)让一同学用手掌和手指压气球(2)并用更大的力压气球 观看实验,思考问题,进行猜想说出自己的猜想:(预设)①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②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 引导学生猜想
4.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1)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因素有关,如果这两个因素同时改变, 我们将无法确定是哪个因素产生的影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根据你桌上的实验器材,完成学案上的任务一,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3)评价、完善学生的设计方案(找不同任务的学生展示设计) 回答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明确本组探究任务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设计并填写好学案(后附)小组发言人展示、说明设计方案全体同学讨论、改进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方案,逐渐完善设计,形成最终方案。
4.进行实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实验中是否出现操作问题,学案的填写是否规范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填写学案)
5.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指导各小组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①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评估与交流对学生实验进行点评(若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提醒同学尝试分析其原因,提出并解决巡视时发现的问题) 由代表简述试验过程,汇报实验结论回顾、反思实验操作,认识规范操作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反思、交流能力
三、建立压强的概念 问题: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压力大小?(可借鉴比较速度的方法)引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 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回答问题:比较相同受力面积上承受的压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四、分析改变压强的方法 问题: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有哪些方法? 思考并回答:(1)增大压强①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②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③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①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②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五、压强知识的应用 1.解释“躺钉板床”中的物理道理。问题:“躺钉板床”表演,对于未经训练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不要去尝试。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吗? 回答问题,巩固新知识 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2.并列举生活中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例子问题: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例子? 思考并回答问题,建立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3.揭秘:轻功奇人站在生鸡蛋上,鸡蛋完好的秘密。4. 表达、交流与评估 尝试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反思与小结 利用知识结构导图进行小结 回顾、反思探究过程,说出收获 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七、布置作业 作业: “我也练轻功” 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7年5月
负责人:
实验(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设计实验:(简写)
1.控制什么因素不变?怎么控制?
2.改变什么因素?怎么改变?
实验记录表格:
压力作用效果
结论: , 。
实验(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设计实验:(简写)
1.控制什么因素不变?怎么控制?
2.改变什么因素?怎么改变?
实验记录表格:
压力作用效果
结论: , 。
海绵和小方桌
宽度不同的包装带